历史系1977级 李建章

说到历史系的学生,外人的脑海中大概会浮现戴着眼镜在纸堆中查找资料的文弱书生的形象。而实际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77级的同学不仅知识渊博、头脑发达,而且体格健硕、身怀绝技。例如,体育课代表佟仰华同学的短跑和跳远、体育全才高富贵(高煜)的铅球、华星同学的跳高等都可圈可点。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特招体育专门人才,据说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中国最高运动水平的北京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实际上就是分离出去的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所以其他各系的运动水平再高,从逻辑上说都难以和体育系抗衡。

但是,在我的回忆中,历史系在1979年曾两战体育系,足以推翻人们对历史系学生的刻板印象。这两次都是球类比赛。

一次是排球大战。排球是历史系同学酷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我和李建渝在上大学之前就已经在一起训练、比赛了相当长时间,大部分同学正是从我们口中第一次听说“短平快”“二号位”等排球术语。有些同学虽然是上大学后才开始接触排球运动,但进步神速,如刘勇同学的扣球就得到了体育老师的赞赏。喜欢排球的女生也不少,印象中贾宁的接球、传球技术都相当娴熟。

记不清是什么背景,在1979年春天学校进行了一场相当正式的排球比赛,对阵的双方就是历史系和体育系,上场的除了我、建渝、刘勇外,应该还有仰华和陈桦,主攻手则是1978级的一位叫李维嘉的“高人”。担任裁判的是外号为“老一百”的体育老师,历史系1977级的所有同学都在场边助战。我记得开场时历史系发挥上佳,打得体育系难以招架,1978级那位同学的扣球势大力沉,颇有专业风范,“双建”(我和建渝)的拦网也频频得分,场外的观众欢声如雷。但体育系毕竟身体素质好,慢慢缓了过来,在后面几局占据了主动。历史系的同学们不断扑救险球,但对方的扣球越来越硬,速度越来越快。虽然历史系被逆转输掉了比赛,但能在比赛的开始阶段领先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而且作风顽强,虽败犹荣。

另一次则是羽毛球。1979年晚春初夏,学校举办了各系间的羽毛球对抗赛,赛制好像是一盘男单、一盘男双、一盘女双。代表历史系参加比赛的男生是卫宏、卫彦明和冯禹。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都是体育课的落后生,100米和1500米跑这样的项目都是在体育老师放水的情况下才勉强达标的。

但在羽毛球场上,三个体育课落后生却突然变得生龙活虎,横扫报名参赛的其他同学(都是体育尖子)。经过进一步的内部选拔,卫宏实力超群,担任主力单打,冯禹和彦明配双打。其实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双打经验,正常的双打组合是一人前场一人后场,而他们却是一左一右,各负责半场。

记得第一场比赛的对手(或者碰到的第一个比较强大的对手)是志在必得的物理系,结果是历史系初露锋芒,精彩的中场大力扣杀和前场假动作使比赛赢得毫无悬念。后来的几场比赛,气势如虹,卫宏虽然有时临场发挥欠佳,偶尔输掉一盘,但已经成为各系都惧怕三分的公认的“师大第一高手”,彦明和冯禹的双打组合甚至从未输掉一局。这显然出乎其他各系的意料。

体育系看到了前面比赛的成绩,为了战胜历史系,搞了个计谋:他们的男单水平虽然很高,但并没有战胜卫宏的把握,甚至可以说输球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他们把单打主力调换到双打位置,而让双打中较弱的一位去打单打。女子比赛他们有优势,简单地说,他们要让出男单,打赢其他两场,在某种意义上是田忌赛马。比赛一开始,我们才发现这个计谋,彦明对冯禹说:“跟他们拼了,别以为我们是好啃的骨头。”

这的确是冯禹和彦明遭遇的最强大的对手,体育系善于平推平抽,想用速度来压制我们,但没想到我们一点儿也不怕,跟他们硬碰硬,发挥得极好,你快我更快。最开始比分接近,但不久我们就占了上风,还是以2比0完胜。

记得旁边观战的叶丹同学高兴地总结说:“我们历史系的两个体育课成绩最差的学生打败了体育系的第一高手。”冯禹和彦明在联赛中保持了未丢一局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