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1977级 季思聪
1978年3月,我随着扩招的一批考生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成为历史系1977级中的一员。时间过去40多年了,40多年来,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平淡无奇,没有很精彩的故事可以回忆,简言之,跻身1977级其实一直让我觉得惭愧多于自豪——我并没有给这个名号增什么光,反倒是这个名号给我增了一辈子的光。因为如此感觉,所以尽管写过对中学老师的系列回忆、对下乡插队的回忆,我却一直没有写过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回忆。
前段日子,微信群里朋友转发来的一段“俄罗斯大叔酒桌上高唱《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的视频,一下子把我带回大学时代,带回我学会这首歌的日子。一下子,当年的很多往事,在俄罗斯大叔们无伴奏的和声中一一涌现出来,让我发现自己的大学生活其实还是发生过不少故事、保存了很多记忆的,此刻竟忽地第一次生出了不吐不快的感觉。
我学唱这首歌,是通过同宿舍的李燕明同学手抄的一个歌本学的。那首歌在她的歌本里被翻译为《第聂伯河的怒涛》,分高低声部。记得那个宝贝歌本是个紫色硬壳大开横格本,里边除了《第聂伯河的怒涛》,还有《山楂树》等俄罗斯歌曲,《英雄凯旋曲》等古典名曲,《你呀你呀》等亚洲、东欧民歌,很多首歌曲,让我爱不释手。李燕明戏称:“等我死了,歌本一定留给你。”我的音域很窄,通常只能唱低声部,不过李燕明比我更不肯拔高音,所以我俩唱和声的时候,永远是由我来唱高声部,她唱低声部。在那段日子里,我跟她学会了《第聂伯河的怒涛》《山楂树》《深深的海洋》等很多歌曲的高低两部。
到了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换了宿舍,同屋多了一个极好的高音——丛玲同学,她一声可以盖我们两声,于是变成了我和李燕明一起唱低声部,这么一来,有不少曲子我把高声部和低声部都唱得很熟了。这个丛玲,不仅能歌,而且善舞,还会拉手风琴给唱者伴奏,她自己则连拉带唱,在我的眼中真是神人一般。全年级组织合唱,她总是伴奏兼总策划,率领我们历史系1977级,在全校的合唱比赛中不止一次名列前茅。平时在宿舍里,她时不时地号召我们一起合唱一曲,如果李燕明偷懶不肯唱,她就会说:“你都不知道这是个多好的机会,今后出了这个门,你上哪儿找这么好的高音去?”把我们说得大笑一通,接下来肯定是放声歌唱一通。
直到今天,我确实再没有在同一宿舍里找到过丛玲这么好的高音——不仅有高音,而且会唱,还肯唱。很多时候,我就只能自己單声部瞎唱了,高声部唱腻了,就唱低声部;低声部听上去奇怪了,再改成高声部。
同宿舍的赵晨喜欢照相,真是庆幸,若不是她在我们连拉带唱的时候拍下照片,我今天的这段回忆要靠什么来证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