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1977级 高伟毅
1977级在校期间,我们中文系曾请启功先生给大家讲书法。那是在平常上课的教二楼的一间普通教室里,临时将课桌拼成大案子,大家围在启功先生周围。他身着当时最大众化的蓝色制服,干净规整。不见他拿什么讲稿,只是将宣纸铺开来,不紧不慢地边写边讲,从书写工具到笔画结构,清晰而畅达,随意而自如。在讲写毛笔字的执笔要领时,他非常郑重地说:“执笔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事,完全可以灵活、随便一些,并不像一些书法教程上讲得那么复杂。”只见他把拇指、食指和中指并拢,捏住一只毛笔的顶端,高高举起以便让大家看得清楚,慢条斯理地说道:“你们看,我就这样用三个指头捏住笔,一样可以写字呀。”说着他真的就这样写了几个字,边写边接着说:“这样写是很灵活的,笔可以随意转动,大字小字都能写,显得很自如。如果像别人说的,非要摆好一个架势才能下笔,那倒很累人呀。”
乍听先生这样介绍执笔的方法,我有些疑惑:怎么和以前知道的大不一样呢?待看了先生的示范,又自己比画了一番后,便似乎有所领悟了。
后来有同学说,因为没有好的毛笔,笔头不是很齐顺,所以写不好字,也没有信心去练了。启功先生听罢微微一笑,便把自己带来的笔摊开来展示给大家看,说自己的笔都很一般,价钱也都不贵。我尤其记得他还特意捋着一支笔的笔头说:“你们看,这支笔就是普通的羊毫嘛,笔头也不很整齐,但我照样能写字啊。”
的确,我们看他无论用哪一支笔、写出哪种字体,都那么生动有力、形神俱佳。他当时写了字体不一、篇幅不等的作品十余幅,还都认真加盖了印章。其中还有一幅隶书体的,因为此后这么多年里,我见到过不少启功先生的书法作品,无论是原作还是印刷品,都没有隶书字体的,所以记忆尤其深刻。也不知在那次讲座中启功先生留下的墨宝归于何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