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系(经济系)1977级 任俊峰
1977年,我在北京玻璃仪器厂当电气焊工。入秋后的某一天,恢复高考的消息像惊雷一般惊醒了千千万万的适龄青年,“我要考大学”成为无数青年在那年秋冬的奋斗目标,我也是其中一员。
我该报考哪个学校、填什么志愿呢?
根据我的爱好,首选的是理工科。我从小对自然界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在技校学习时因善解难题当过物理课代表,对于学好理工科知识是颇有兴趣和信心的。但“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没有上过高中,虽学过一些数学和物理,但学的不是高中教材,而且没学过高中化学。那一年上过高中的青年们都在努力复习高考,借高中课本学习都很困难。高考的时间临近,复习时间很短,我没有办法再去学习或复习一遍高中的数理化科目了,我不得已打消了报考理工科的念头。
在人文社会学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文系、历史系。在参加工作的几年中,我杂七杂八地读了很多书,大多属于中文和历史的范畴,虽都浅尝辄止,但也知其大概,好奇心不那么足了,于是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专业。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招生目录里,我首次知道了政教系。政教系主要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等。从小到大,我见过不少判断事物时忽而肯定、忽而否定、忽而否定之否定的现象。这就使得当时我们这些年轻人对一些社会现象看不懂、弄不明白,亟须提高判断力。因此,学习一些基本理论是有意义的。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决定报考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
1978年既是恢复高考后第一、第二届大学生入学之年,也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我们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这是我考大学、上大学的最大收获。
上大学后不久,我们就遇上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经过这次讨论,我和全国人民一样,明白了被实践验证为正确的理论才是真理。由于政教系所教的理论门类齐全,有利于对理论概念的融会贯通,也有利于系统地学习和领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我奠定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进一步明确了判断是非的标准。
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可以说,我报考大学时的疑问基本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