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系(经济系)1977级 许新源
1948年,我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1968年,我作为知青上山下乡,从北京来到云南生产建设兵团;1977年,我参加高考,成为1977级大学生,进入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我作为教授退休,但仍在为公安部直属高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工作。我的人生与年份数字“8”结下不解之缘,其中1978年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使我由一名知青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警官学者。
1978年3月3日,是30岁的我到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报到的日子。报完到,分配好宿舍,聚在一起的新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老的老、小的小,年龄相差10岁左右。这成了我们1977、1978级大学生绝无仅有的风景线。如此大的年龄差并没有阻碍班集体的形成,大家都以“老某”“小某”相称,关系亲密融洽,好不热闹。
难得的学习机会令我们倍加努力,当时我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中华崛起努力学习,为祖国“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大家每天都早早来到课堂,教室里永远坐得满满的,大家总争着往前坐,低头忙着记笔记,生怕漏下老师的一句话,课间又挤到讲台前向老师提问、讨论问题,那叫一个热情高涨,冬天教二楼阶一教室都能让人热得出汗。1979年政教系分系后,我进了经济系学习。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先生和姚森、程树礼等教授亲自为我们授课,大家如饥似渴地在知识海洋里遨游,“冬战三九,夏斗三伏”,充满了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强烈动机与不竭力量。我们深知知识不足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深知知识就是力量和机遇,因而格外珍惜这最宝贵的学习机会。正因如此,我们中的许多人成长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和各类各级部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正所谓“学习改变命运”。
在奋发努力学习的同时,我们也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进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我们见证了社会生活由单调到多彩、由匮乏到丰富的大转变,这在校园中的体现就是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同学们美丽新潮的衣着发型。各种球类田径比赛、歌舞戏剧表演和慈善公益活动长年不断,使同学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件事:我们班组织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活动,同学们到祖国各地旅行,领略了大好河山,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和友谊;学校定期举办周末舞会,轻快优美的舞姿令人目不暇接,大家笑称这才是真正的师范生,能文善舞是教师必备的素质;当年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学习中国女排精神,大家**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掀起了排球运动新**,我当时担任系女排教练,通过勤学苦练和顽强拼搏,我们系获得过全校冠军的好成绩。
我曾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班长和系学生会学习委员,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尽力做了一些组织服务工作,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工作经历锻炼了我,为我后来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担任教研室和系部主任、进行领导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担任教授和研究生导师,承担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和学报编辑部的组建工作、公安学获评国家一级学科的开创工作以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公安部公安理论及软科学等十余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发表论著百余万字,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等荣誉十余项;现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学督导团团长和北京警察学院教学督导,二级警监警衔。
上山下乡磨炼了我的意志品质和人格体魄,北京师范大学则培育了我的学识素养,促进了我的全面发展,国家恢复高考的英明决策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的大国地位与经济实力是我们这代人拼搏奉献的成就,我们是祖国的忠诚儿女,是先辈事业的传承人。
为纪念1977级入学40周年,我曾赋诗一首。
忆当年,投笔高考,首届毕业,献身改革,建设国家四十载;话今朝,花甲古稀,一腔热血,我愿国强,征程新启享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