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系(哲学系)1978级 王黎明
1968年9月,我和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的另外两名同学陈韵、张树欣步行千里,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插队落户。
从1971年开始,知识青年被陆续选调回城,参加工作。当时,内蒙古自治区中学师资严重缺乏,有人提出有大量北京、上海、天津高中毕业的知识青年在农村,把他们招上来,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解决燃眉之急。这个意见被采纳了。1971年9月,位于包头的师范学校到凉城县招聘教师,我和我们知青小组的郭晶一起被选调到包头市。经过在包头3个月的短期培训,我们被分配到包头市不同的中学,后来,我留校担任团委副书记。
1975年我接到任命,担任包头市第九中学政工组组长。包头市第九中学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中学,规模很大,师资力量也很强。当时“**”还没有结束,教育工作举步维艰,教师们的心头上像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在乌云密布的日子里,人们盼望着阳光……国家大刀阔斧,全面整顿,学校教学秩序明显好转,人们看到了希望。
1977年,传来恢复高考的消息,多少学子欢欣鼓舞,终于可以继续学习了。那年我已经30岁了,有了2岁的儿子。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梦想,高中毕业快10年了,我总是想着大学,想着北京。在我爱人郭晶的支持下,我决定参加考试,圆我的大学梦。学校知道我要参加高考,有好心的老师对我说:“小王,我们的老校长韩强,延安干部,行政14级。你这样年轻,在这里前程远大。你看我们大学毕业了,不就是一个普通的教师吗?”我知道他们的好意,但还是想继续学习深造。
备考是紧张艰难的,把丢了快10年的课程捡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我已经记不清楚课本是怎样找到的了,我和我的高三学生一样,收集了各种复习资料。不同的是,我白天还要工作,晚上等夜深人静,在灯光下苦读备考。我们当年高中的学制是两年,没有学过解析几何和有机化学,于是我找来课本,自学这些课程。这些学习在高考中真起了作用,数学一道5分的解析几何题,就是教科书上的例题,我自学时印象很深,这宝贵的5分就拿到了;如果不自学,就肯定拿不到,可见天道酬勤!印象中,1978年7月,我是骑着自行车到包钢一中参加考试的。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数学一道16分的相似图形证明题,我怎么也解不出来,时间一分一秒飞快流逝,我苦思冥想……还有5分钟就要交卷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冒出了解题思路,兴奋,紧张!我奋笔疾书,手都在发抖,终于,在交卷前1分钟,写出了答案。
考试后1个多月,我接到了来自卓资山镇的挂号信,牛皮纸信封下款印着红红的“北京师范大学”6个字,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我激动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周围有几位老师向我表示祝贺,同时说:“巧克力,巧克力!”我买了巧克力,送到各个年级组办公室,让大家分享我的喜悦。
这样,40多年前,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接受了祖国的挑选,进入了大学校园。入学那天,我乘22路公共汽车,到铁狮子坟下车,找到北京师范大学东校门。校门上方挂着的红色横幅映入眼帘——热烈欢迎来自祖国各地的新生,我顿时热泪盈眶,就像多年游走在外的孩子,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