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系(哲学系)1977级 郎好成

“**”后的第一次高考是在1977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高考并被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录取,距今已40多年。此前我经历了6年的上山下乡,在东北建设兵团参加屯垦戍边,回城后又在北京的中学任教4年。作为1966届高中毕业生,高考已经迟到了10多年,我上大学时已经31岁了。

记得报名参加高考前,好几个同事都劝我不要报名了,理由是年龄太大了,而且当时我已经当上中学的副校级领导。但我执意报名,因为当时没有什么比上大学更让我在意的了。

我们那届大学生有几个特点:一是年龄跨度大,年长的已30多岁,有的甚至结婚有了孩子,较小的同学不到20岁;二是来源多样,有的已工作了十几个年头、来自各行各业,有的则刚从中学毕业;三是学习热情高,每到晚上,教室、图书馆灯火通明,大家都在努力攻读。特别是像有我们这种经历的人,更感到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大家对于学习的渴望和执着是令人惊叹的,恨不能把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后来学校为了学生健康,规定晚上10点教室和图书馆一律熄灯,我们才不得不回宿舍,到了宿舍后不少人还挑灯夜战。那时的学习状况就像下面这首打油诗。

上大学,很不易。等十年,要珍惜。讲谦恭,讲信义。讲拼搏,讲进取。讲学习,讲身体。讲意志,讲毅力。讲志向,讲进取。讲四化,讲争气。讲读书,讲成绩。讲团结,讲友谊。踌满怀,**溢。下决心,赶上去。学海中,找真谛。图书馆,座满席。宿舍里,灯不息。凌云志,要牢记。起得早,背外语。运动场,拼搏起。

努力学,认真记。真卖力,要争一。为祖国,为自己。互相帮,互相学。立志向,学优异。四年苦,争朝夕。

那时不仅学习抓得紧,各种文体活动也很丰富。早上我们一起出操,课间和下午都要锻炼个把小时,文艺活动也经常举行,有时全班还到郊外野炊。同学们还争先恐后地做社会工作,我也有幸当了几年的班长。

北京师范大学良好的教学氛围,师长们的谆谆教导,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使大学4年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既学到了知识,更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为今后更长远的工作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2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工作,在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教育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做编辑工作,这一干就是29年,为中学思想政治课和中学德育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间,我还长期承担中学政治课学会的领导工作,参与了政治课教材的编写,编著了数本教育方面的书籍,在多部辞典、全书、教辅中担任主编、副主编,并撰写了一批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是我的母校,是我人生的新起点,在北京师范大学前前后后的40多年是我一生中的辉煌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