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系(哲学系)1977级 王洋
40多年前,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封入学通知书,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的命运。
提起我的母校,说起我的同学,什么文字能诠释敬爱的老师们给予我们的恩情?什么语言能表达亲爱的同学们给我的感动?提起笔,我感到那么力不从心,那就回忆些往事,说说我的大学对我的影响吧。
1971年我上高中,当时的说法是毕业后有机会上大学。于是大学梦就这样开始了,这个梦,也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有上大学的激励,高中的同学们如饥似渴地拼命读书。由于特殊原因,高中毕业后,我们被送去了远郊县插队。记得从学校走的那一天,大卡车已经发动了,班主任王老师流着眼泪大声嘱咐同学们:“书,别扔下!”老师的话,是告诫我们别放弃上大学的梦想。
几年后的某一天,传来了恢复高考的喜讯!尽管离高考还有不足两个月,但丝毫没有影响备战高考的斗志。经过不足两个月的艰苦奋战,我终于等到了那期盼已久的入学通知书。
4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令人难忘。我们的老师是非常出色的,几十门专业课的学习并不让人觉得枯燥,学习与思考、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老师们点燃了同学们压抑已久的学习热情,课上、课下,清晨、傍晚,到处都是同学们读书的身影。
几年的苦读,收获了什么呢?如何看世界,如何看自己,事物产生、发展、消失的规律,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产生的必要条件,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等等。哲学,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体会到:面对事物,不能仅知其然,而必须知其所以然。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市妇联法律顾问处,学了两年大学法律专科课程后,成为一名职业律师;此后又读了研究生,取得了社科院经济法研究生毕业证书,助力了我的律师生涯。
从1983年至今,我已经做了30多年的职业律师,承办了数千个案件,也被上百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聘为法律顾问;曾在全国人大内司委妇女儿童部任法律顾问,在全国律师协会及北京市律师协会担任职务,承担了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事务;从北京仲裁委员会设立至今,连续被聘为该会仲裁员,公正、高效地裁决了数百件商务纠纷。我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受到了各界的高度肯定。我能在社会上做点儿事情,追其源,离不开大学的学习经历,也离不开做人做事的正确价值观。作为律师,什么是我们的追求?依法维护委托人合法、合情、合理的正当权益。诉讼中,该赢的官司必须打赢,要不惜一切努力,必须还委托人一个公道。拿到一份胜诉的判决,委托人绽放笑容,背后是律师艰辛的付出。我的孩子小时候发高烧至39℃多,但我也无暇照看,该开庭必须开庭;住平房时煤气中毒,人已经不能正常行走,踉跄着从位于北京东城区的住处到海淀山后法庭开庭,吐了一路;输了官司的人不理智,扬言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虽然说不尽苦累艰辛,但既然做了律师,就要有律师的信仰。委托人可能一生只遇到这一件难事,希望都寄托在律师的身上,因此律师必须具备精湛的业务能力、以理服人的表达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精准思路、百折不挠的坚定毅力,还要有同情之心、悲悯之心、善良之心、关爱之心。执业的过程,也是我提高自身修为和能力的过程。
律师这个职业,给予了我很多收获和荣誉,我始终抱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恩我的大学,感恩我的老师,感恩我的同学!是你们成就了我的梦想,支撑起我的事业!祝愿我的母校成就辉煌,祝福我的老师和同学们青春永驻,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