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1978级郑华
1978年的高考是我的一生中最大的事情,虽然过去了有40多年之久,但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每每想起还是十分激动。
1977年,国家决定恢复高考,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要知道,受“**”影响,已有十几年没有高考了,上大学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每当看到身边的一些人上了大学,心中都充满羡慕,当时想:不管什么学校,能上就行。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公布,全国都在欢呼。我的心情与当时全国所有青年的心情是一样的。各行各业的青年,年龄跨度有十几岁,有在职的,有应届的,个个都摩拳擦掌,投入紧张的学习准备中。
我当时的底子很薄。“**”开始时我才四年级,“**”期间不断停课,文化课都耽误了,没学到什么东西。但也不知天高地厚,心很大,报的是北京大学。我的同学们也一样,报北京大学的,报各种知名大学的。结果,经历了1977年3个多月短暂的复习,都没有考上,败下阵来。
到了1978年,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情况,决定重新再考并转报文科。这时,我的许多同学已不再考了,只有一两个同学还在复习。
当时我的工作是教师,每天备课、上课及其他工作的事情忙完,剩余的时间就都用于复习了。当时社会上学习氛围很浓,都在准备高考,学校也十分支持。
在复习阶段,我考虑了一下,做了这样的安排:高考的科目,像语文、历史、政治,都在于平时的学习;而地理、数学是真正要学习的,尤其是数学,不会就是不会,一道题也做不出来的,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了数学学习上。
“**”时期,我上过初高中数学课,数学定理也学过,但懵懵懂懂,知道有这么个定理,但题一变样就不会做了。我决心从初中数学学起,扎扎实实学习。先学原理,再做习题,不放过每一个不懂的地方。当时仅有的几本数学教材是很简陋的,突然出现的几条定理不知从何而来,习题也很少,很简单。我找来了“**”前的老课本,它们十分管用,原理解释得很清楚,习题也充分。学习到高中部分时,我尝试每天留一定的时间做试卷,在1977年考试时各省都出了本省的试卷,江苏的、河南的、黑龙江的,题目类型非常丰富。我每次抽一张试卷,不看答案,只做习题,掐好时间,这种方式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当时的老师也很好,特别是对自己教过的学生,虽然毕业有几年了,但一旦找到他们,都是有问必答、诲人不倦,有的还推荐我去找相应科目的老师。记得有一位地理老师辅导了我一下午,没要任何报酬,今天想起来仍十分感念。
我的扎实学习终于有了回报。1978年,我的数学考了80分(满分是100分,只有一道题没有做出来),5门考试的总分是500分,我得了405分,每门科目的平均分数为81分,一步迈入了北京师范大学。
至今回想起来,我对当年的高考还是十分满意的。国家的英明决策,热情的老师,全社会蒸蒸日上、热情洋溢的学习氛围,自己的扎实刻苦学习,这些就是我当年高考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