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1978级 周萍

40多年的时光匆匆而过,许许多多事情我都已淡忘,包括在北京师范大学住了4年的宿舍的编号是“234”还是“235”,一时还真记不起来了。当收到班长小高和新蓉小妹的“命令”,写一篇有关“235”印象的小文时,我才确定了宿舍编号是“235”。

要说对“235”的印象,第一反应是“挺好”,其他全朦朦胧胧的,况且几十年来只写些干巴巴的论文,其他类型的文章真不会写了。只好回封邮件,婉拒了。

深夜,“235”总在脑中萦绕,挥不去,剪不断,40多年前的一幕幕被小高和新蓉的邮件带出,尽管只是片段,却越来越清晰……

记起我和新蓉同学第一次去姜家,姜的女儿刚周岁,正是咿呀学语之时,可只会叫爸爸,不会叫妈妈。于是,一个四川人,一个云南人,居然在老北京人家教人家的女儿用普通话叫“妈妈”,可惜教学成绩不佳,可爱的小姑娘憋了好大一会儿,喊出的仍是“爸——”

寒假到了,我和新蓉两个西南人,家远回不去,就轮番到北京同学家混饭吃,也不“客气”。王洙家的青椒肉片着实解了我想念辣椒的思乡之情;在小高家包饺子,尽量模仿,却包得实在不成样,我还假模假样地捏着,新蓉不耐烦了,说:“我帮你们运饺子吧。”于是她从包饺子人的手里,把饺子“运到”放饺子的那个东西(我已忘了那东西的名字)上,特有成就感,好像饺子都是她包的,嘿嘿!

小高和郑华比赛谁的动作快。比赛项目是看谁洗完脚先爬上床(两人都睡上下床的上铺)。小高特麻利,脚在水里一浸,不擦干脚,也不倒盆里的水,立刻往上床爬。郑华急了,从盆里一跃而出,光着湿漉漉的脚,一把抱住爬到半截的小高的腿,怎么也不放,弄得满地都是水,笑声一片。

我们到新街口看电影,王旭用自行车带着我,可我不会上车的后座,一跳,反倒让王旭摔下来了。王旭伤了腿,还得忍着痛带人回校。这份感动,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么清晰、那么动人心弦。

还记起哪些事呢?每到考试前一晚,几位老大姐为了让所有“235”成员取得好成绩而组织的讨论交流,还有郭世俭优美的体操表演,姜和新蓉的天籁歌声(现在懂了,一个是美声,一个是民族唱法),小高老家的醉枣,四川的麻辣香肠,云南的酱豆腐和大石榴,“葱和韭菜”的争论,等等。“235”的一切,几十年后,褪去的是学生生活的苦涩,留下的是回忆的芳香、同学情谊的甜蜜、无尽的温馨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