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铸孝建四铢钱(1 / 1)

中国通史 陈淑兰 199 字 5个月前

454年(宋孝建元年),初宋更铸四铢钱,致使币制败坏。

宋文帝时一直使用四铢钱,454年始,孝武帝下诏更铸四铢钱,新钱形制薄小,轮廓不整,成本大大低于价值,于是各地盗铸现象很多,物价日益上涨。456年(孝建三年)朝廷诸位大臣为币制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大臣主张应允许人民按照国家规格来铸币,逐渐以新铸之钱代替旧钱;有的大臣主张为解决铸钱原料铜缺的问题,改铸二铢钱;有人又不同意,以为行用细小之钱,此例一开,奸巧大兴,后果不堪设想。

465年(宋永光元年).前废帝刘子业改铸二铢钱,钱形制薄小,质量较差,人称“来子”。后又允许私铸。从此,刘宋币制败坏,有的称“鹅眼钱”,千钱长不到3寸,大小一般;也有的称“克环线”,用线串连,入水不沉。当时10万钱仅只一捧,一斗米需价万钱,于是贸易极为不便。

明帝即位后,先禁罢二铢钱,466年,禁断包括元嘉四铢在内的所有宋铸钱币,专用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