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名气很大,脾气特怪,不肯向权贵富豪低头折腰,也不愿卖字画给他们,即使因这样那样的原因不得不给,就把题上款一项省掉。如果题有上款,称为某兄某弟,那就是郑板桥对那人青眼有加了。
扬州有一个盐商叫王德仁,字昌义,家财万贯,却苦于得不到郑板桥的一幅字画,就算辗转迂回从他人那里弄到几幅,也不会有上款,这事让他耿耿于怀。王德仁长期谋划,得到一个计策。
人都有弱点,郑板桥就爱吃狗肉,如有人做一锅香喷喷的狗肉送给他,他会写一小幅字画回报,而且不要钱。
郑板桥喜欢出游,常常流连山水,乐而忘返。一天他游到一处地方,时已过午,有点饿了。忽然听到悠扬的琴声从远处飘来,他循声寻去,发现前面有一片竹林,竹林中有两三间茅屋。刚走近茅屋,一股肉香又扑鼻而来,茅屋里面有一位老者,须眉皆白,道貌岸然,正襟危坐弹琴,旁边有一个小童正在用红泥火炉炖狗肉。郑板桥不由得垂涎三尺,对老者说:“老先生也喜欢吃狗肉?”老者说:“世间百味唯狗肉最佳,看来你也是一个知味者。”郑板桥深深一揖:“不敢,不敢,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老人说:“那太好了,我正愁一人无伴,负此风光。”于是便叫小童盛肉斟酒,邀郑板桥对坐豪饮。
郑板桥高兴极了,肉饱酒酣之余,想用字画作为回报。见老者四壁洁白如纸,但却空无一物,便问:“老先生四壁空空,为何不挂些字画?”老者说:“书画雅事,方今粗俗者多,听说城内有个郑板桥,人品不俗,书画也好,不知名实相符否?”郑板桥说:“在下就是郑板桥,为先生写几幅如何?”老者大喜,赶忙拿出预先准备好的纸笔,于是郑板桥当面挥毫,立成数幅,最后老者说:“贱字‘昌义’,请足下落个上款,也不枉你我今天一面之缘。”郑板桥听了不由一怔,说道:“‘昌义’是盐商王德仁的字,老先生怎么与他同号了?”老者说:“我取名字的时候他还没有生呢,是他与我同字,不是我与他同字,而且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太多了,清者清,浊者浊,这有什么关系呢!”
郑板桥见他说得在理,而且谈吐不凡,于是为他落了上款,然后道谢告别而去。
第二天郑板桥一早起来,想起昨天吃狗肉的事,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于是叫一个仆人到盐商王德仁家去打听情况。仆人回来说,王德仁将郑板桥送的字画悬挂中堂,正在发柬请客,准备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呢。
原来王德仁早就调查清楚了郑板桥的饮食起居,习**好,以及他经常去的地方,并以重金聘请了一位老秀才,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等待,才抓到了这个机会,让郑板桥上了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