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率领10万大军北伐,一直打到灞水边上,眼看就到长安了,但他却停止前进。原来,这桓温有夺取晋室的野心,怕拿下长安增加了朝廷的实力,对他篡位不利,所以就驻在灞水边上观望。但他却注意收罗北方的人才,加强自己的力量。
一天,有一个穿着破衣的青年人前来求见,声言专谈天下大事。桓温觉得很可笑,这么一个穷光蛋也想凭口舌捞取一官半职,本想喝令将他赶出去的,可又一想,不妨听听他说些什么,也好显示自己礼贤下士的大将风度。
破衣客人毫不胆怯,一屁股坐下就侃侃而谈,一边谈,还一边翻开衣服捉虱子,捉到一个,搁在两大拇指盖间一挤,好像他周围根本就没有别人似的。
令桓大将军惊奇的是,这位捉虱青年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剖析透彻,确实才识非凡,心里不由得叹道:常言说,人不可貌相,我险些落下个怠慢贤士的名声,失掉一个有用的人才。
于是桓温很客气地问他:“请教先生,我奉了皇帝的命令,率领10万精锐大军,伸张正义,讨伐反叛,为老百姓铲除奸贼,可陕西的英雄豪杰却没有一个来投奔我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还不明白吗?”捉虱青年回答说:“您不远千里,已经深入到敌人的境内了,可是,离长安只有几尺远,您却按兵不动,不渡灞水。人们还没有看到您的真心,所以不敢来投靠你!”
一句话正中要害,桓温顿时哑口无言。
在班师南下回朝的时候,桓温任命青年高官督护,请他一起走。他却回山隐居起来,知道自己无法和桓温这样的人共事。
后来,北方前奏皇帝苻坚听说捉虱而谈的人很有才干,就派人去请他出山。苻坚一见他,如同周文王遇到姜太公,如鱼得水。苻坚在他的帮助下统一了北方。
此人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