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石父是晋国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可是家里很穷,只好给人家当奴仆。一次,越石父戴着破帽子,穿着破衣服,背着一捆柴走在路边,正巧被出使晋国的晏子看到了。晏子听说越石父是个有才学的人,就停车问话。
晏子问:“你来这里做什么?”
越石父说:“我给人家当奴仆,来这里干活,现在正要回去。”
晏子问:“你为什么要当奴仆呢?”
“家里太穷,一家老小无衣无食,只好如此,在这里已经三年了。”
晏子很同情越石父,当时奴仆可以用钱赎身,晏子就解下车边的马为越石父赎了身,然后将他带回齐国。
晏子到了家门口,也没和越石父打招呼,径直进去了,越石父扭头就走。
晏子吃了一惊,赶忙叫人叫住越石父问:
“我与你素不相识,因为同情你,为你赎身,可算对得起你了,为什么要走呢?”
越石父说:“一个人在不了解他的人面前受委屈可以,但不能在了解他的人面前受屈。你为我赎身,我以为你是了解我的。谁知你上车时候和到家以后对我一点也不谦让。我认为,一个人对别人有恩,不能趾高气扬;受了别人的恩德,也不能低三下四。因此,我想离开你。”
晏子连忙道歉,佩服越石父的见解,并且把越石父安排在贵客房间,请他在上座饮酒。越石父又说:“尊重人家不一定非要表面上客气,请您不要这样待我。”
晏子觉得越石父讲得很有道理,他从心里敬重这样的人才,于是请越石父为上宾。后来晏子治齐很有功绩,其中就有越石父对他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