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良臣是他的仇人(1 / 1)

管仲和鲍叔牙都是春秋时期齐国人,本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是,由于他俩一个人是公子小白的师傅,一个是公子纠的师傅,两个公子争夺王位的斗争,使管仲和鲍叔牙也成了势不两立的仇敌。

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686年,齐襄公无道,国内形势混乱,襄公的几个公子也人人自危,管仲带着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跑到了莒国。

不久,齐襄公在内乱中被杀,新立的国君又死于内乱,齐国一下子群龙无首了。消息传到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那里,他们俩都想赶回去做国君。管仲找到鲁庄公说:“公子小白在莒国,比我们离齐国近得多,万一让他先回去登了王位,那公子纠就没有位置了。情况紧迫,请让我带一支队伍去挡住他!”

管仲带一支队伍赶到即墨县,一打听,说公子小白刚刚过去不久。管仲催车追赶,走了30里终于追上了公子小白,旁边还有他的老师鲍叔牙。

两军相对,怒目相视,因为这是一场争夺王位的斗争。这时,只见管仲偷偷弯弓射箭,正中公子小白,小白怒吼一声,倒在战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被射死,放心地回到鲁国,准备拥立公子纠登王位去了。

其实,公子小白并没有死,管仲那一箭,恰好射在他的带钩上,小白是为了麻痹敌人才假装中箭而死。他见管仲中计,赶忙同鲍叔牙一起昼夜兼程回到齐国,登上王位,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的消息震动了鲁国和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和管仲,他们决定发兵讨伐,夺回王位。在管仲请求下,鲁国派兵攻打齐国,两国交战,鲁国被齐桓公打败,齐国军队一直追到鲁国都城附近。齐桓公提出两个停战条件,一是杀死公子纠,一是交出管仲。鲁国没有办法,把管仲装上囚车,连同公子纠的人头,一起交给了齐国。

管仲帮助公子纠同齐桓公争夺王位,特别是与齐桓公有一箭之仇,人们都料定他是必死无疑了。但是,囚车进入齐国境内,鲍叔牙竟然亲自迎接,并打开囚车,同管仲一起登上马车,直奔京城而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鲍叔牙在齐桓公的面前保荐了管仲,齐桓公开始不肯,鲍叔牙说:“过去他是公子纠的师傅,为公子纠效力是人为其主嘛,怎能怪他?现在,他在你手里,你可以让他为你效劳。说到本领,管仲可以说是盖世奇才,比起我来,要高明十倍呢?”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劝告,不但赦免了管仲,还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自以为不如管仲,甘当管仲的副手。

在管仲治理下,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成了诸侯中的霸主,在历史上留下了赫赫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