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势强为什么失败(1 / 1)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在这次战役中,曹操用两三万人的兵力击溃了袁绍的10万大军。为什么曹胜袁败?除了天时、地利和战略战术条件之外,能否善于用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先看曹操方面吧,当袁绍10万大军压境,两军在官渡隔河对峙的时候,曹操曾因军力不足,粮草缺乏,打算放弃官渡撤退。他拿不定主意,便派人带着书信回许昌同驻守的荀或商量。苟或立即回信说:“我军以弱对强,扼守了咽喉要道,如果一撤,必须全线崩溃,不可收拾。但如果坚持下去,就可能出现破敌的机会,机不可失。”曹操听了荀彧的话,伺机截烧了袁绍的运粮队伍,使袁绍军心涣散,元气大伤,创造了转弱为强的条件。

再说袁绍,号称谋士如云,战将如林,却不会用才,甚至忌才、杀才。沮授和田丰都是袁绍手下很有远见的谋士,可是,当他们向袁绍提出发兵攻曹操时机不对时,袁绍发怒说:“田丰、沮授慢我军心,将沮授和田丰关到监狱,待我取胜回来,一起治罪!”

袁绍被曹操突袭击溃以后,消息传到田丰所在的狱中,有人向田丰祝贺,说:“主公大败而回,证明你当初的意见是对的,主公从此会重用你了!”田丰叹口气说:“我恐怕死在临头了!”人们问他为什么。他说:“袁绍心胸狭窄,十分嫉妒。如果他得胜回来,还可能乘着高兴放了我;今兵败自羞,恼羞成怒,一定会加害于我。”狱吏都不相信。谁知过了不一会儿,袁绍便传来命令,要取田丰之头。田丰长叹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不能识别真正的主人,死而无怨!”于是拔剑自刎了。

还有一个许攸,也是袁绍手下的谋士。他曾劝袁绍说:“曹操兵屯官渡,许昌必然空虚,我军要是分出一支队伍攻打许昌,不但可以夺取许昌,还可以两路夹击曹操!”袁绍思索半天,忽然想到许攸年青时候与曹操是朋友,不禁起了疑心,问道:“你与曹操是朋友之情,大概是为曹操作奸细,有意搞垮我军吧!论罪本该斩首,现且记下一过,以后再与你清算!”许攸见袁绍如此猜疑,一生气,竟然真的逃到曹操营垒,为曹操出谋划策去了。

再说张郃、高览,是袁绍最得力的战将。在率兵攻打曹营受挫时,袁绍竟然听信谗言,说他们俩故意不肯用力,可能想投降曹操,逼得二人走投无路,果真于两军对垒中投降了曹操。这样,战争还没有结束,袁绍营垒中的许攸、张郃、高览竟都站到了曹操一边。

曹操是怎样对待袁绍那边的人士呢?许攸投入曹营的时候,曹操听说老朋友自袁绍那边来,慌得来不及穿鞋,光着脚从**跳下欢迎。许攸于是向曹操提出烧袁绍军粮的建议,被曹操视为妙计,依计而行。张郃、高览投降曹操后,曹操左右人提醒曹操:“张、高二人来降,可能有假!”曹操说:“我以真情待他,即使他俩原来有诈,也可以变假成真!”曹操立即封张郃为都亭侯,高览为东亭侯,使得张、高二人下决心为曹操效力。

这样,曹操由劣势变为人才上的优势,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从袁绍帐中抄出一大捆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在此之前他手下人与袁绍暗中往来的密件,有的信中表示对袁绍的忠诚。

“怎样处置这些信呢?”曹操的心腹问他。因为,按一般人的想法,曹操可能会一一追查、处置那些写信人的,谁让他们里通外敌呢?

曹操的回答竟然使人大吃一惊!他说:“在袁绍那样强盛的时候,连我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怎能要求手下人不想他们自己的退路呢?”他下令,信件不许公开和传看,全部当场烧毁。

火焰腾空而起,信札化为灰烬。而那些原来动摇过和对曹操有二心的人也暗自感激曹操,甘愿死心塌地为曹操效力了。

得人才者得天下,曹袁官渡之战是一个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