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每当驱车经过这里的时候,心中总会涌起一阵热潮。今年四月,一个艳阳高照、春风拂面的日子,我驱车回故乡,竟不自觉地从这里下了高速,把车子开到这个常使我心中涌动热潮的地方来了。
熟门熟路。转眼之间,我的爱车就驶进了这片熟悉的土地。眼前,只见几栋恢宏的建筑,威武雄壮地耸立在一座青山之下,一片碧水之畔。再过一些日子,这个湖南省总工会灰汤温泉职工疗养院,就将以全新的面貌接待全省优秀的职工代表和劳动模范到这里来疗养、来培训、来“加油”和“充电”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迅速掀起了生产建设的**,尽快地医治战争的创伤。于是,这些翻了身、当了家、做了主的工人农民等劳苦大众,撸起袖子拼命大干起来。在这些劳动大军里,相继涌现出了李顺达、孟泰、时传祥、王进喜、陈永贵、张秉贵等等英模人物。他们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的骄傲!
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忘我劳动,挥汗大干。他们也理所当然地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各个行业、各地工会,相继在一些风景名胜区建起了职工(工人)疗养院。各单位把那些优秀职工、劳动模范,送来短期疗养,或者培训学习,让他们解除因劳累而留下的病痛,补充新的知识,以便更好地投入新的战斗。1973年,湖南省总工会从省卫生厅接手了这座疗养院。几十年来,接待了数以万计的职工前来疗养。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涟邵矿务局工作,我们单位每年都选送优秀职工到这里来疗养。矿工长期劳作在地层深处潮湿的井下,不少都有风湿等疾病。而这里的温泉水、矿泉浴,是清除身上风湿的良药。
三年前的一天,我接到老朋友夏金辉的电话,请我到灰汤温泉职工疗养院去一下。他原在湖南工人报社任党委书记。我们是老乡兼老友,相交甚密。电话里,他告诉我,他调到灰汤疗养院工作了,涟源市总工会选送一批劳动模范来疗养,他们想搞一次劳模座谈会,想请我去与这些来自家乡的劳模见见面,交流交流。我无法拒绝,也不应该拒绝,欣然前往。座谈会后,有劳模提出,希望我能为他们写一幅字,金辉也在一旁“鼓动”,使我一时骑虎难下。我是一个一辈子用钢笔写小说的人,极少握过毛笔。近些年,常到外地参加这样那样的活动,在别人的“威逼”之下,鼓起勇气拿起了毛笔。为此,我曾自我调侃说:“只要不怕丑,谁都可以写字——像谭谈一样;只要不怕死,谁都可以开车——像谭谈一样。”
他们早已备好了纸和笔,我也厚着脸皮上阵了。我在心里挖空心思,搜集世间最美好最吉祥赞美劳动、祝福劳模的词句来。一张字写好后,我抬头一看,好家伙,劳模们每人拿一张宣纸,在我面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足足花上了一两个小时,才为劳模们送上了一句赞美他们劳动美丽、人生吉祥的话。
又是一度春风过。湖南省总工会邀请对口扶贫的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批劳模到灰汤温泉职工疗养院休养。我又被喊来了。当时,我正在韶山。毛主席百岁诞辰的时候,我到韶山深入生活,兼任市委副书记。当年市委办的小干事,如今已是湘潭市文联副主席,颇有成就的作家了,她叫毛娟,请我到韶山小住。接到金辉的电话,我只好直接从韶山开车来到灰汤。这时,有一批书画家,已从长沙来到了这里。这群少数民族劳模,从万里之外的新疆,来到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的故乡,很是激动和高兴。吐鲁番地区总工会主席,一个性情豪放的汉子,向我提出,要我为他们总工会书写一幅毛主席的诗词。我只好遵命,敬录了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献给热爱毛泽东主席的吐鲁番的工人朋友。
艳阳下,春风里,“职疗”的领导陪着我,参观他们即将竣工的一栋一栋新楼。两年间,湖南省总工会投资三个多亿,把一个老职工疗养院改建为集疗养、培训于一体的功能更全的疗养院。今年十月,新院就将开门迎客。
我为这座全省职工的崭新的疗养院祝福!
(原载2017年4月21日《湖南工人报》,刊发时题为《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