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星升起的地方”展览开幕式上的讲话(1 / 1)

正当我们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议的时候,“文星升起的地方”的展览开幕了,湖南现当代文学馆正式挂牌了。作为这个展览和文学馆积极的倡导者和参与者,我感到非常激动,衷心感谢大家来为我们鼓劲和助威!

这些年来,我经常到各地参加一些创作采风活动,参观了许多的名人故居。特别是浙江,顶级名家鲁迅、茅盾故居的建设、保护和开发,自不用说,就是画家潘天寿、丰子恺,作家柔石等的故居,也保护建设得非常好,每天参观者很多。每每这时,我就想:我们湖南,不光有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这样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不光有韶山、花明楼和乌石,我们也有齐白石、贺绿汀、沈从文、吕骥、丁玲、周立波这样著名的文艺家。他们的故居保护、建设、开发得怎么样呢?我决心到实地去看一看。

于是,从去年四月起,我与摄影家周克臣、画家张奇、作家纪红建结伴,花了几个月时间,对我们湖南二十位文艺名家的故居进行了一次实地察看。回来后,我们准备搞一个展览,出一本书,向省委领导同志写一封信,以期引起社会和政府对保护名人故居的重视。如今,书出版了,信早几天也寄出去了,今天,展览也在这里开幕了。

我们深深地感到,一个名人的故居,那是名人人生的第一座学校,也是后来者永远的学校。她记录了一个文化代表人物的人生道路,装满了文化财富,对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起到激励、鼓舞、引导的作用,是一杆旗帜,是一个博物馆,是“看得见”的湖湘文化!

今天,湖南现当代文学馆也正式挂牌了。作为一个老文艺工作者,由衷地感谢省委、省政府对文学事业的重视和关心!大约是去年秋天,我到广东参加一个文学活动,正好碰上他们省里召开座谈会,听取一些作家对他们省文学馆建设的意见。广东省把“文学馆的建设”列入了“十二五”规划,投资好几个亿。当时我就想:我们湖南也是个文学大省,也应该有一个“文学馆”呀!但是,我们省的经济实力不如人家,美术馆呼吁了这么多年,至今还没有落地。如果再提建“文学馆”,不太现实。然而,我们的文学院,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文学院,投入一点资金,加以改造,完全可以兼文学馆的功能。今年作代会召开前夕,我给路建平部长写了一封信,提出了文学院兼文学馆功能的建议。在那次作协的理事会上,我又慷慨激昂地呼吁了一番。同时,我向作协党组的领导同志提出,请他们在省委常委会听取作协换届的会上,做一个问题汇报。省委常委会一结束,我正好与仲池同志一起参加一个会议。他告诉我,他参加了这次省委常委会,会上,常委们都支持文学院兼文学馆功能的设想,并确定由郭开朗副省长来协调落实改造资金。前两天我又听说,作协在请求省财政落实资金时,李友志副省长给予大力支持。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全省广大的作家,对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文学事业,鞠一个躬!

我也迫切地期望,广大艺术家企盼了多年的省美术馆早日建成!

文学院兼文学馆功能的工作,实际上我们做了两三年了,我们在这里建起了当代湖湘文艺人物资料中心,为一百四十九位我省现当代的文艺人物设立了资料专柜,已收集他们的著作、手稿、照片等文献资料达三千多份。前不久,在作协主席唐浩明、书记龚爱林同志的倡导和策划下,在这里开办了文学名家讲堂,著名作家、文化部前部长王蒙同志进行了首次讲演。过些日子,我们还要召开专家座谈会,请专家们就文学馆的建设出谋划策,汇集大家的智慧和力量,把文学馆建好!

办一个展览,出一本书,当然是要花钱的。除文联、作协、文物局三家主办单位各出一万元外,雄宇公司支持了我们五万元钱。对雄宇公司的这种无私支援,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要向各位报告的就是这些,再一次由衷地感谢大家!

(原载2011年第6期《文坛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