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株洲”丛书序(1 / 1)

2011,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辛亥革命迎来了世纪回眸;中国共产党迎来了九十华诞;而处于湘江之滨的株洲迎来了甲子之庆。

我从工业城市涟源走来,对工业城市株洲怀有特别的情感。

株洲,一个底蕴深厚的城市。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炎帝神农氏就安寝在这片土地上;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转战并走上了井冈,星星之火曾在这里点燃。她是中华谒祖的圣地,她是中国革命的胜地。

株洲,一个现代工业的城市。电力机车的摇篮,空空导弹的故乡,有色冶炼的基地,硬质合金的骄子……新中国工业史上一百三十多个第一曾在这里产生。

株洲,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她由一个七千人口的小镇发展成为一百万城区人口的都市,海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到这里投资置业,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字号”企业、外资企业纷纷涌入。

株洲,一个跨越发展的城市。近几年来,相继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世界轨道交通主产地。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居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第一,全国百强。

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有太多的艰辛需要铭记,有太多的感悟需要总结,有太多的精神需要传承。

我的案头正摆着“我们株洲”丛书。丛书由五册组成。《话说株洲》是一部株洲大辞典,向我们全面地介绍株洲;《走读株洲》是一部特写,以报社记者的视角、采访的形式展示株洲的历史文化;《书香株洲》是株洲人与书的故事,从中我们读到了株洲的品位和素质;《品味株洲》是一部隽永的散文集,汇编了作家们以株洲为题材的优秀散文;《诗意株洲》集古人咏株洲和今人咏株洲之大成,我们读到了株洲的文化底蕴。

我很赞赏株洲市领导重视文化建设。市委书记陈君文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出任丛书顾问,市委副书记阳卫国亲任丛书主编,这是令人感动和激动的。

一个城市,是不能只有或者说只生产钢铁、水泥、机车、合金等等一些物质的东西,她应该拥有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旗帜,是城市的品位。所以,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想,同样的道理,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愚蠢的城市,而愚蠢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在现代社会,所有的决战,最终都将是以文化胜出的。

“我们株洲”丛书记载的是株洲的过去和现在,而株洲的未来靠我们去创造。“十二五”已扬帆起航。株洲市委、市政府引领着三百八十万株洲人民,正以火车头精神,认真实施科教先导、产业转型、城镇带动、民生优先“四大战略”,全力打造“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加快建设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

我们祝愿:株洲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我们坚信:株洲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我们株洲”丛书2011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