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彭崇谷诗词联赋选集《衡山新语》
彭崇谷先生钟情于传统诗歌创作,公务之暇不辍吟咏。新近出版的这本《衡山新语一彭崇谷诗词联赋选集》(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按照主题分赞美风光、吟唱名胜、咏誉风物、讴歌贤俊、记载盛事和悟道明志六大类,内容丰富,情感丰沛,境界宏阔。捧读其诗词联赋,感觉是盛世之音的吟唱,有刚健之气,同时在他个人艺术风格上又有新的变化。
“歌诗合为事而作”,彭崇谷发扬风诗乐府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能够“接地气”,是有为而作。“赞美风光”部分是大地之歌,充满自然神韵。组诗《西藏高原雪景》《赴浏阳大围山》等描摹山川之俊美,《春日下乡》《冬客农家》等摄取农家院落的闲适风情,《夏夜》《夜游湘江》等则是行旅驻足诗意回眸,呈现的是美的景致,绚丽的画图。假如说“赞美风光”是横向的展开,“吟唱名胜”则是历史的沉思与凝望,是纵向的求索。诗人笔下的长沙、常德、岳阳楼、岳麓山、衡山、天安门、滕王阁、庐山、富厚堂等物象无不沐浴历史的沧桑,呈现出厚重与深沉。“记载盛事”或展现宏大的历史画卷,如《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等;或截取某个具体事件,比如《赞洞庭湖区农村饮水工程》等,反映新时期党的政策变化和美好社会生活,可以当新“诗史”来读。“讴歌贤俊”和“悟道明志”是诗人自我人格的凸显。“讴歌贤俊”中诗人遴选了屈原、王夫之、彭德怀和基辛格等古今中外名人加以赞誉。“悟道明志”更是抒情主人公的胸臆直抒,**四射。“咏誉风物”一章给诗坛吹来一阵清新之风,表现了诗人睿智的思维和洞察力。总而言之,全书内容丰富,情感真挚,从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多元的、立体的情感世界。
彭崇谷诗歌充满阳刚之气,气大力沉,风格刚健。善于驾驭重大题材,视野开阔。他的诗歌有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和重大历史题材的,比如“记载盛事”、“讴歌贤俊”和“初涉词章”部分诗歌,大气包举,气象宏伟。词作《沁园春·湖南》“儿郎自古英豪”“国有危难湘人挑”,应当是对此很好的诠释。
他善于选取壮美的画面或者场景,展现奇情壮采。比如吟咏湘江“逐波腾浪三千尺,一桨轻飞万里江”(《夜游湘江》);张家界天门山“奇石万仞铸天门,玉带盘旋上天庭”(《游张家界天门山》)。这些作品视野开阔,颇有气势。而赞美衡山石亭“极目千山远,斜阳万里红”(《石亭》),则体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台湾日月潭“日月清潭腾碧浪,阿山红桧壮春秋”,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抒情,抒发了希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他诗歌的刚健之气还体现在理性的思考,志存高远,立意深邃。我们在其诗词联赋中看到的关键词是责任、担当、正义,这是对传统儒家精神的传承与创化。而淡泊名利,“处世休争功利事,心宁乐道寿无疆”(《无题》),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与自然,则是道家生命精神的内化。事功和人生的修炼臻于上乘,是生存的豁达与睿智,是更高的生存境界。
彭崇谷在诗歌艺术道路上披荆斩棘,转益多师,求新求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变化,表现出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特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刚健硬朗的艺术风格。
在题材内容上,他拓展旧体诗词的题材领域,为旧体诗词注入新的时代内容。比如乘飞机这种现代人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成为诗人歌咏的题材内容,“穿云破雾山川过,一晃湖湘入目来”(《从北京飞长沙》)。再比如现代人的经济生活,像金融危机、海外招揽人才,在诗人笔下也有了意趣。此外,以前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物象,植物如油菜花等,动物诸如蜻蜓、黑天鹅等,用品如电视机,食品如臭豆腐等,在诗人笔下活跃起来,有了诗情画意。
在艺术形式方面,也寻求创新变化。比如诗歌形式上,不拘一格,古风、近体诗、排律和词作,已经能够运用自如。其中组诗形式比较突出,根据题材和情境,多的十多首,少的两首。其中《咏十二生肖》以诗配画,同时配上诗人的书法,相得益彰,意趣盎然。但总体上遵循以意为主,不以辞害意,有时为了突出主题和意境,不惜“出格”。他的诗歌极少用典,而一旦需要,也能有意到笔随的效果。他善于化用前人成句,也不避口语、俗语,喜用叠字,熔雅俗于一炉,有意想不到的情趣。
《衡山新语》是作者旧体诗词创作的新收获,此前他曾出版过《西行诗集》,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部作品与《西行诗集》相比,内容更加丰富,艺术上更加圆熟。作者的家乡是湘乡,这里曾经孕育过“烧车御史”谢振定、同治中兴名臣曾国藩等历史人物,他们都是事功与文采并重的历史人物。彭崇谷践履先贤的足迹,又有湖湘文化的浸润,而且虚怀若谷,在诗坛沉潜往复,相信他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面世。
(原载2013年5月17日《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