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访的泰戈尔(1 / 1)

1928年10月份,徐志摩前往印度,看望自己最崇敬的老诗人泰戈尔,这是他这次出国的主要任务。因为一年前,泰戈尔的秘书恩厚之曾寄钱给新婚不久的徐志摩和陆小曼,希望他们出国学习,当时因小曼身体不好耽搁了。

这次志摩出国,刚到印度就写信给小曼:“我想你极了,一离马赛,就觉到归心似箭,恨不能一脚就往回赶。此去印度真是没法子,为还几年的一个心愿,在老头(泰戈尔)升天以前再见他一次,也算尽我的心。”话虽如此,可见到老诗人,徐志摩还是非常开心的,老诗人就像父亲那样对待志摩,只有老诗人才理解他,鼓励他,安慰他。以徐志摩的性格,大老远跑来,内心又十分苦恼,肯定会将如今的处境和陆小曼的不争气统统告诉老人,也就有了老人第二年特来看陆小曼,有鼓励说服之意。

同年11月中旬,志摩回国,发现陆小曼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而且和翁瑞午走得更近。他把自己的苦恼诉给那些真正关心自己的朋友。

1929年3月19日,泰戈尔到日本、加拿大讲学之前,路过中国,特意过来看望徐志摩和陆小曼,他也是放心不下徐志摩。

老诗人来信说这次拜访只是看小曼和志摩两个人,他想偷偷在志摩家里住几天,做个朋友的私访,大家在一起聊聊家常,越随便越好。虽然他是这么说,可志摩却是为了老人的到来做足了准备工作,他动手把三楼布置成一个印度式房间,里面的一切都模仿印度风格,费了很多心血,小曼看着有趣,心里也开始巴望着老诗人的到来。

老诗人这次前来只带了个名叫Chanda的秘书,刚进门,志摩和小曼就急着领老诗人去那间印度式房间,可老诗人并不喜欢,反而对他们的卧室大加赞扬:“我爱这间饶有东方风味、古色古香的房间,让我睡在这一间罢!”

老诗人还没见过陆小曼,在上海期间,陆小曼表现得很好,推掉所有应酬,每天与志摩一起陪老诗人说话。老诗人非常慈爱地对待他,据小曼回忆,那是她和志摩结婚之后最快活的几天。老诗人这次来没有到处演讲,而是在志摩家中静住了两三天,和他们夫妻如同一家人一样交谈。

老诗人的生活很简单,睡得晚,起得早,喜欢静,有时候会和志摩谈几个小时的诗,他还经常把自己的诗篇读给小曼听,小曼很是喜欢。

一次,老诗人带志摩夫妇去赴一个同乡的约,都是印度人,老诗人在介绍志摩和小曼的时候说他们分别是他的儿子和媳妇,让小曼着实欢喜。

也许老诗人曾婉言劝说陆小曼收心敛性,可老诗人走后,陆小曼并没有什么改观,一如从前,只是志摩闷闷不乐。

老诗人这次来给他们留了两幅字画,一幅是老诗人的自画像,用毛笔作的,近看是一位老人的大半个身子,远看如同一座小山。右上角用钢笔写了首英文小诗:“小山盼望变成一只小鸟,摆脱它那沉默的负担。”还有一幅是诗,用孟加拉文写的,翻译过来就是:路上耽搁樱花谢了,好景白白过去了,但你不要感到不快,(樱花)在这里出现。这首诗寓意深刻,大概还是希望徐志摩可以快乐起来,感受生活的美好。老诗人送给陆小曼三件礼物:一只用头发与金丝线绞成的手镯、一张精美包书纸和一块印度风格的头巾。

陆小曼其实知道志摩想要的是什么,只是她的生活和诗人们的生活相差太远,她很难改变。

1923年12月,徐志摩在《明星与夜蛾》的诗中写下关于爱情和女人的哲理关系,据研究专家说,这首诗是徐志摩追求林徽因未果而作,意思是说,太完美的女人只能被人膜拜,而男人需要的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女人。他写道:“我们爱一个女子——一个众恶的,愆尤的,无常心的,易变的,不依理的,可怜悯的,善心的,仁恕的,很人道的女子。”没想到他爱着的女人就是如此,善恶如此掺揉在一起,让人无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