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门户奠基业,因念亲情收义子(1 / 1)

朱元璋 李飞 1400 字 9个月前

朱元璋南征北战中,不仅得到了文臣武将的鼎力相助,更是收了许多义子,这一层亲上加亲的关系,使得朱元璋如虎添翼,客观上也加速了他夺取天下的进程。

根据相关历史考证,朱元璋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后,早期并没有生下可以传宗接代的儿子。这也为朱元璋与马氏多收义子提供了客观条件。命运总是喜欢给人开玩笑,你越是想要的,越是得不到。其实,在朱元璋广收义子之前,他曾着意把两个后辈小儿培养成自己的左膀右臂。这两个人,分别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朱文正和姐姐的儿子李文忠。

朱元璋起兵后,他的嫂子带着儿子朱文正前来投奔。因为膝下无子,朱元璋与马氏便把朱文正当作亲生儿子一般对待。待到朱文正长大成人,朱元璋便亲自带着他行军打仗。朱文正也是生来聪颖,并且有着一股初生牛犊的勇猛之气,在朱元璋的倾力**下,他很快就成长为一员可以厮杀疆场的将领,并在跟随朱元璋渡江之战时立下显赫战功。

眼看着侄子已经出落得一表人才,朱元璋心中着实欢喜,这一日他半是试探、半是真心地问朱文正:“如果有一天我得了天下,赏赐文武百官时,你想要何等官职?”

不等朱元璋话音落地,朱文正义正词严地回答说:“假若叔父大业得成,文正又何患不能富贵。但爵赏百官的时候您却先考虑我这个亲人,这样又怎么能让其他人信服呢?”

朱文正的话,把朱元璋点醒了。朱元璋自忖道,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产生了独霸天下的想法,若这个天下只能姓朱,那么现在还有谁愿意为我卖命呢?况且现在大局未定,我更不能去思考日后的富贵。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有这等觉悟,果真不是个简单人物。想到此,朱元璋也就对侄儿朱文正越发喜欢。从此后,朱文正成了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之一。朱元璋日后称王时,朱文正曾经官拜大都督,掌管朱元璋旗下的军事调动大权。史书记载,朱文正曾帮助朱元璋守卫洪都(今江西南昌地区)、平定江西,可谓有着汗马功劳。

人与人之间是可以共患难的,却少有能够同享乐的。尽管朱文正曾说出“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的明理之言,但在朱元璋真正得势后,隐藏在其内心深处的贪婪之欲也逐渐显露出来。

朱元璋在论功行赏的时候,曾重赏大将常遇春和廖永忠。朱文正见自己所得赏赐不如那二人,心中不免有些怨气。又兼年轻气盛,性子暴躁,所以就口无遮拦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做了些不该做的事。他原本只是找个方式发泄一下心中不满,情绪发泄出去了,事情也就过去了。但这件事却被别有用心的人禀告给了朱元璋。朱元璋没有严格按照律法去惩罚他,只是命人传话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没想到,朱文正却因此而大动肝火,他甚至认为朱元璋对自己的批评毫无道理。只是这一次,朱文正的言行又被人作为攻击的把柄,当此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时,已经变成了朱文正早有谋反之心。一听如此,朱元璋顾不上多想,当天就派人驾船,亲自来到洪都城下,要见一见这个猖狂小儿。

一听叔父前来,朱文正慌慌张张出城迎接。面对朱元璋的质问,朱文正百口莫辩。朱元璋正在气头上,命人将朱文正直接收押入监。朱元璋妻子马氏前来求情,直言朱文正不过是性情刚烈,并无谋逆之心。朱元璋他最终还是罢免了朱文正的官,将他软禁在桐城。朱文正在桐城居住时日不久,便魂归九泉了。

除了朱文正外,另一个得到朱元璋青睐的人,便是其姐姐的儿子李文忠。

李文忠的身世很是可怜。他十二岁时丧母,后与父亲在乱世混战中辗转偷生。直到打听到舅舅朱元璋已经雄霸一方,二人这才历尽千难万险投奔于此。对于外甥的到来,朱元璋亦是十分高兴。因念及亡去的姐姐,又见李文忠着实可怜,朱元璋便与马氏和姐夫二人商量将李文忠过继到自己的膝下,赐姓为朱。自此,朱元璋请人教朱文忠识文断字,带着他上战场。

朱文忠没有辜负养父的重望,在众多将领中,朱文忠尤以骁勇而出名。朱文忠曾经官拜浙东行省左丞、总制严衢信处诸州军事之职,还坐镇指挥了与东吴张士诚的大战并告捷。史书记载,朱文忠率众追杀逃兵几十里。这一役,朱文忠俘虏将校六百人、士兵三千人,缴获的铠甲、兵械、粮草花费了数天时间才清点完毕。在这场战役中,朱文忠也表现出了难得的大将风采。

据传,在攻打杭州时,吴军将领潘元明曾献城投降。为了讨好朱文忠,潘元明派出一队女乐前来迎接朱文忠入城,却被他直接斥退回去。进城后,朱文忠下了一道军令:“擅入民居者,死!”当时,有一个士兵违反军令想去居民家中借一口锅,朱文忠言称法外无情,最终,这名士兵被依军法处死。朱文忠也由此威震四海。这一战役中,朱文忠为朱元璋的军队扩充了三万士兵、二十万石粮草。

尽管善战,但朱文忠并非铁石心肠。在行军的路上,他曾数次命人收养路边被遗弃的孩子。后来,朱元璋决定出兵收拾元朝残余势力时,朱文忠曾作为偏将而随大军一起出征,并先后俘获元帝嗣君、后妃宫人以及王侯将相数百人。朱文忠班师回朝时,朱元璋大为欣喜,甚至亲自登上奉天门来为朱文忠庆功。

尽管为人正直且颇有才干,但朱文忠仍然没有福分去享受朱元璋的帝王之荫。朱元璋得天下后,封朱文忠为曹国公,并赐还了他的本来姓氏。自此,朱文忠又改名为李文忠。在李文忠四十六岁时,因重病而去世。朱元璋因爱而生恨,他恨朝中这些医生大夫没有本领把他最爱的一个孩子从鬼门关救回来,一怒之下,他便把曾为李文忠看病的医官杀贬数位。朱元璋又追封李文忠为岐阳王,配享太庙,位列开国功臣第三。

除却这两位至亲外,朱元璋还曾收了一位名叫沐英的养子,亦赐姓朱,称为朱英。

其实,沐英是朱元璋在即将称帝时为朱英改的名字,其本名文英,定远人。文英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一直跟着母亲外逃躲避战乱。后来其母身亡,朱元璋和马氏夫妇可怜他,这才收他为养子,并改名朱英。朱英是朱元璋所收养子中最得其心的一位,在朱元璋的培养下,他十八岁时便被授予了帐前都督的官职,并被派守镇江。后来,朱英在跟随大军攻打福建时立下大功,由此晋升为大都督府同知。在当时,大都督府是掌管天下兵马大权的,由此也可见朱英的权力非同一般。

从少年时起,朱英就聪明伶俐,因此很得朱元璋夫妇的疼爱。朱元璋一直很器重朱英,并在得天下之后封他为西平侯。朱英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功绩,当属他与傅友德一起攻打云南的这场征战。此后,朱英一系世代镇守云南,保了大明王朝的一方安宁。朱元璋妻子马氏去世后,朱英悲痛欲绝,一度吐血不起。朱元璋感慨地对朱英说:“能够使我在京城安枕无忧,而不用担心南方有敌来侵袭的人,就是你呀。”朱英去世后,被追封为黔宁王。

据统计,朱元璋膝下叫得上名字的义子有二十多位,其中保尔、周舍、道舍、柴舍、马儿、金刚奴、也先、买驴、童真等人更是知名一世。朱元璋之所以广收义子,并非仅仅出于无处安放的父爱。就像当年郭子兴要他做马氏的夫婿一样,如何才能留住自己精心培养起来的将领呢,答案便是给予他足够的器重。朱元璋的这些义子,日后个个都是叱咤疆场的将领,都为朱元璋战胜群雄夺取天下立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