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暝(míng):日落时分。
浣(huàn)女:洗衣服的女子。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隐士,即诗人自己。
译文
空旷的山谷刚下过一场雨,傍晚的天气让人感到凉爽的秋意。
明月静静地照在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汩汩地流。
竹林中洗完衣服的少女喧闹着,莲叶摇动处出现一艘渔船。
任凭春天的芬芳消散,隐士自会为眼前的秋色驻留。
故事
王维很佛系,常住终南山下的别墅里。
闲来无事就去山里打坐冥想,感受天地灵气。
是日,空旷的山谷里,刚下过一场秋雨,空气清新湿润,王维精神为之一振。
不知不觉到了夜晚,月亮高悬在松林间,清泉淙淙流过岩石。
王维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成了山中一块人形的石头,物我两相忘。
这时听到竹林中有洗衣归来的少女闲聊嬉戏的喧嚣声,山下的池塘莲叶动了,一叶扁舟从水面上驶来。
良辰美景,如此静谧。
王维睁开眼睛,心中淡淡道:“我就该留在这里,何必眷恋红尘俗世。”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之下,我问童子他师父去哪儿了,童子说师父出门采药去了。
他只知道师父就在这座山里,可是山中云雾深重不知具体在哪儿。
故事
诗人贾岛翻山越岭去寻访隐士,没见到隐士,只见到了高人的小徒弟。
贾岛亲切地问:“小朋友啊,你家师父在不在呀?”
童子:“师父说,他不在。”
贾岛:“那你师父说他去哪儿了?”
“去山里采药了。”
“哦!师父还懂医术,不愧是高人。能告诉我是哪一座山吗?我去求个偶遇。”
“师父说,他骑着心爱的小毛驴,远离忧愁和烦恼,有时在这座山的山顶,有时在那座山的山脚,虽在这山里,人却找不到。”
“不愧……不愧是隐士啊。”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注释
过:拜访。
具:准备,置办。
鸡黍:鸡和黄米饭,指农家丰盛的美食。
郭:指村庄的外墙。
场圃:场是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译文
老友准备了鸡肉与黄米饭,邀请我去他乡下田庄做客。
他家在绿树环绕的村庄里,一座青山横斜在村子外面。
推开窗户看到谷场和菜园,拿起酒杯一起聊聊农务活。
约好下次等到重阳节之时,邀请我再来他家赏菊喝酒。
故事
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日子悠然乐无边。
老朋友邀请去吃饭,高高兴兴去赴约。
鸡肉搭配黄米饭,配上美酒更香甜。
孟浩然看到这一派田园美景,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一扫求仕不顺带来的不快,感觉整个人都得到了治愈。
“要什么功名利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
好客的农人问:“这些家常菜吃得惯吗?”
孟浩然开心又期待地说:“好吃!重阳节的时候,我可以再来你家吃饭、赏菊吗?”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柴,同“寨”,有篱笆的村墅。
返景(yǐng):景同“影”,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
译文
空寂的山谷里看不到人影,只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斜晖射入树林深处,返照在碧绿的青苔之上。
故事
世俗之人所追求的一切,王维都有。无论容貌、出身,还是才华、机遇,他都不缺。中年之后的王维,活得越来越佛系,人称“诗佛”。
他在终南山麓修建了一处自然园林,名为“辋川别业”,从此与山水做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有感而发时,写些山水田园诗。
这天,王维独自来到庄园的一处胜景——鹿柴。
深林中不见人影,依稀能听到童子洒扫、说话的声音。王维在石上打坐,直到日暮降临。夕阳斜射入深林,红色的余晖照耀在青苔之上,相映成趣,一天即将过去。
王维的心中无比平静,只是肚子咕咕作响。
“回去吃饭喽!”没办法,诗佛毕竟也是肉体凡胎。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生:诞生,另有版本作“深”。
坐: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登上秋山,在那白云生出的地方居然有几户人家。
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而停下马车,被秋霜染过的枫叶艳过二月的春花。
故事
晴朗的秋日,杜牧去爬山。沿着石头小路走进深山,没想到还能看见炊烟袅袅的农家。枫叶火红艳丽,使秋天的山林生机勃勃,胜似春天。
杜牧见此情景,忍不住对车夫说:“停一停吧,这里景色甚好!如果文人墨客看到秋天如此红红火火,那么就不会写伤春悲秋的诗句了。”
车夫爽快地应了,随口说道:“你们读书人,有时候就是太执着,该来的自然来,该去的留不住,只要往前看,什么时候都是好时节。”
杜牧拊掌大笑:“还是老兄通透啊!”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业的一馆,屋子为竹林所环绕。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篁,泛指竹子。
长啸: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一种歌唱的方式,在魏晋名士中流行。
译文
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我弹着琴又长啸高歌。
无人知道我在这竹林深处,唯有明月照耀着我。
故事
佛系的王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什么也不做。
待在自己的别墅,与大自然亲近,打打坐,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
没有人的时候,就独自长啸高歌,渐渐地练成了男高音,并在唐玄宗举办的“大唐好声音”中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你问第一名是谁?
那当然是李白啦。
为什么?
因为李白是公认的“长啸绝人群”。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
竹林寺:在现在江苏镇江。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斜阳:一作夕阳。
译文
深青色的山林中坐落着竹林寺,悠远空旷中传来傍晚的钟声。
有位僧人戴着斗笠,披着斜阳余晖,独自走向青山,身影越来越远。
故事
刘长卿送朋友灵澈上人回竹林寺。
夕阳西下,竹林深深,远处有钟声。僧人戴着斗笠,披着斜阳余晖,俨然世外高人。
刘长卿官场不顺,政治失意,对于修佛的出世之心油然而生。见到灵澈上人远去的背影,心中向往,也想避世隐居。
“师父!我的心总是不安。”
“好的,把你的心拿出来,我帮你安上。”
“这不是达摩祖师的话吗?”
“无论过多少年,这样的问题都会无数次出现。”
“心安处即是道,是吗?”
“先找到你自己的心吧!”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
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今属山西万荣。
薄暮:傍晚。薄,迫近。
徙(xǐ)倚: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
临近傍晚的时候,我站在东皋眺望远方,徘徊迷茫中不知该去向何方。
所有的树木都染上了一层秋天的颜色,所有的山峰都披上了落日余晖。
放牧归来的人驱赶着牛群走在乡路上,猎人也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家了。
我们相顾无言也不曾认识彼此,真想长啸高歌隐居山冈而生活。
故事
在大唐诗人中,王绩算是“前浪”中的“前浪”。“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论辈分得叫他一声叔公。
王绩的人生起点很高,11岁去京城长安(当时还是隋朝的京城大兴)游历,被权臣杨素赏识,长安满座公卿称他为“神仙童子”。后来进入大隋“国家图书馆”工作,这一干就是隋文帝、隋炀帝两朝。但因为他工作时间喝酒,被打了小报告,干脆辞职回家了。
后来隋朝覆灭,王绩改做唐朝的官,因为履历一般,等入职通知就等了八年。
到了唐太宗时期,王绩听说太乐署——国家歌舞团的领导焦革擅长酿酒,主动要去这个部门——工作动机不纯。焦革夫妇离世后,王绩对官场再无眷恋,从此辞官归隐。
归隐后王绩放飞了自我,这首诗就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
隐居在东皋,黄昏时分四处望。看看山,看看树,虽无知己相伴,却也是世外桃源。
家中有屋又有田,生活乐无边。
自己酿酒随便喝,自在又快活。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中岁:中年。
南山:终南山。南山陲,终南山脚下,辋川别业所在地。
叟(sǒu):老翁。
译文
人到中年颇为执着于追求道,晚年总算能在终南山下隐居。
兴致来时独自去遨游,遇到美好的事物独自欣赏,自得其乐。
有时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随意地静静坐下看云朵的变化。
偶然遇到住在树林的老翁,谈笑闲聊常常忘记回家的时间。
故事
王维一生都是个不愿斗争的恬淡之人。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遭遇安史之乱,没有及时逃出长安,致使他留下了政治生涯最大的污点——投敌。
唐玄宗匆匆出逃,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带上王维——可能是王维喜欢住在山林,消息比较闭塞的缘故。
安禄山大军杀到,抓了王维做俘虏。“诗佛”王维声名在外,安禄山就逼他做自己的官。
王维虽然佛系,却也不想死,总之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从形式上还是叛变了朝廷,屈身乱贼。从士大夫的气节上说是理亏的。
后来唐肃宗收复长安,凡是安禄山朝廷的官员,杀的杀关的关。轮到王维,平叛有功的大臣王缙跳了出来——他正是王维的亲弟弟,以身家性命担保哥哥。好在之前王维恰好写过一首叱责安禄山残暴不仁的诗,所以有惊无险。唐肃宗口头上教育了几句,又让他回到了给事中的老岗位上。
经历过政治上的风云变幻,本就生性淡泊的王维,越发出离人世。干脆搬到终南山,一心求悟道。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穷水尽时,豁然开朗处。
晚年的诗佛,心境上已入物我两相忘的境地。
此生未了,心却已无所扰,只想换得半世逍遥。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海客:漂泊海上的人。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外两座叫蓬莱和方丈。
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面。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
越人:指浙江一带的人。
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西北。
天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天台县北部。
镜湖:又名鉴湖,在浙江绍兴南面。
剡(shàn)溪:水名,在浙江嵊州市南面。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
谢公:指谢灵运,东晋末年至刘宋初年著名文学家。
渌(lù):清澈。
谢公屐:谢灵运为了游山玩水自己发明的一种方便爬山的特制木屐。
青云梯:指高耸入云的山路。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
列缺:指闪电。
洞天:神仙居住的洞府。
訇(hōng)然:形容声音巨大。
青冥:指天空。
金银台: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白鹿:传说中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
译文
海上漂泊之人谈起瀛洲,都说烟波渺茫难以求得一见。
越地之人说到天姥山,都说云霞或明或暗的时候有机会看见。
天姥山连着天,遮天蔽日,崇高巍峨似乎超过五岳,遮挡了整个赤城山。
据说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似乎向东南倾斜拜倒一般。
我因为越人的讲述而梦到了吴越,一夜之间飞到了明月之下的镜湖。
湖光月色照出我的身影,一路伴随着我来到剡溪。
当年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碧波绿水**漾,猿猴长啸。
我的脚上穿着谢灵运发明的登山木屐,走在通往顶峰的山路上。
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望见海上升起的旭日,天空中传来天鸡的打鸣声。
万千岩石山峦叠嶂,道路弯曲没有方向,我痴迷地看着沿途的花,倚靠着石头,不知不觉天色变暗。
听到熊的吼叫、龙的吟啸,山间的泉水声震耳欲聋,震动整片树林,连山峰都颤抖。
乌云黑沉沉的,似乎要下雨,水波**漾升起了烟气。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
神仙洞府,轰然打开。
神仙洞府,轰然打开。
只见青色的天空浩渺无边无际,日月照耀金银璀璨的神仙宫殿。
他们以彩虹作为衣裳,御风作为马,这些云中的神仙纷纷现身。
我见到老虎在弹奏琴瑟,鸾鸟驾驶着车,仙人们密密麻麻地出现在空中。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地一下惊醒,不禁长长叹息。
醒来后只有枕头和席子,失去了梦中见到的烟雾云霞。
人世间的行乐如同梦幻一样容易消散,古往今来,世事都如东流水般一去不复返。
告别朋友离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自由自在地放生于青山绿水之间,等到出游的时候再骑上拜访名山。
怎么能弯腰低头去服侍那些权贵,让我不能有开心的笑颜?!
故事
李白在长安遭受权贵排挤,被唐玄宗逐出京城后,又恢复了之前漫游天地的生活。
这天李白人在旅途,偶然听闻天姥山的传说,不由得魂牵梦绕。当晚一入梦,就梦到自己身处一处灵山的山脚,脚上也多了一双谢公屐。李白大喜过望:“难道这就是天姥山?我要去寻访谢灵运!”
李白沿着偶像的足迹,走到剡溪源头一处清雅的山寺。他小心翼翼地敲门:“请问谢公在吗?”
一位风流潇洒的白衣道人出现了:“我正是谢灵运,你是何人?”
李白两眼放光,自报家门:“小生乃大唐诗仙、唐朝徒步旅行第一人、皇宫斗酒大赛第一名、巴蜀杰出青年、人称‘谪仙人’……的李白。”
“不认识,再见。”谢灵运说着就要关门。
“偶像别关门!我是您的超级粉丝,做梦都想见您一面!”
谢灵运一脸冷漠:“你确实在做梦。”
“我对您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
“打住,找我有啥事?”
“有幸一见,我已经别无所求,只希望您能给我一点人生建议,我要把它当成座右铭!”
“少喝酒,别太浪!我就是浪死的。”
说完仙门关闭,李白在现实中醒来,回味良久,提笔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钟磬(qìng):这里指佛教法器。
译文
清晨我来到古老的寺庙,看到太阳初升照耀山林。
曲折的小路通往幽静的深处,禅房位于茂盛的花草之中。
山里日光明媚使鸟儿也愉悦,潭水倒影让人心情平静。
此刻万物都寂静无声,只剩下敲击钟磬的声音。
故事
诗人常建与王昌龄是同榜进士,也是好友。跟许多诗人一样,常建的仕途也郁郁不得志,于是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游就是一生。
这天天刚亮,常建去古寺拜访,曲径通幽,在那花草茂盛的深处,有一间宁静的禅房。
山里风光好,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看着潭水中的倒影,常建得到了内心的平静。
这时寺庙的钟磬声响起,他忽然有了一种想皈依佛门的冲动。
“世间一切,如梦似幻,所执着的名利,也不过是黄粱一梦。过去是我太看重得失了,从今天起,宠辱不惊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