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褒姒一笑而灭周天下(1 / 1)

读史学心机 罗鲜编著 1168 字 6个月前

如今,“褒姒一笑而灭周天下”,几乎成了一句概括力极强的成语,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西周因宠爱褒姒的周幽王被杀,其子周平王东迁而灭亡。西周的统治到周宣王时已经是腐败不堪了,离真正的灭亡,已经为期不远了。

等到周幽王继位时,朝政更加腐败,周幽王不思进取,在吃、喝、玩、乐上倒是颇有一套,周幽王在中国的封建君主中也是排行在前的。除了酒肉,就是女人,至于政事,他是不管不问的。他派遣大臣,广搜天下美女供他**乐,在物质生活上,他虽未搞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却也穷奢极欲。在这种情况下,他根本听不进正直的劝谏之言,对于谄谀奉承,他反而甘之若饴。于是,朝野之上怨言四起,西周己亡在眉睫了。

幽王即位的第二年,王都镐京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地震之后,紧接着是大旱,“三川皆竭”。这一系列天灾,使本来就困苦不堪的人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此时有一个姓褒的大臣对周幽王上书说:“大王不问国事,不关心人民大众的生活,反而广搜天下美女,如此下去,国家将保不住啊!”周幽王昏庸至极,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关进了监狱。从此,再也无人敢劝周幽王了。

这位姓褒的大臣被关在狱中3年,幽王似乎已把他忘了,看样子一辈子也别想出来了。他的家人十分着急,就想办法救他出来。他们知道幽王喜欢美人,就千方百计地设法弄到了一个美女,献给了幽王。这一招果然十分灵验,当时就把他从牢狱里放了出来。其实,这个美女原是贫苦人家出身的孩子。既是贫苦出身,虽然天生丽质,但并不会唱歌跳舞,这位大臣的家人找到了她以后,就出高价买下,并把她当作褒家的人,改名褒姒,教以歌舞及侍候君王的方法,然后把她献给了幽王。幽王一见褒姒,如获至宝,褒姒的天生丽质及其淳朴健康的体魄使周幽王迷恋欲狂。但惟一使周幽王遗憾的是:褒姒从来不笑。如果这个历史传说是真实的话,那么肯定是因为贫苦出身的褒姒心怀凄苦,不愿以身事奉这位无道的昏君,虽然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也终日郁郁寡欢。

周幽王虽得褒姒朝随夕伴,但越是夜夜侍寝、日日随游,周幽王就越觉得褒姒是个冷美人,就越想让她笑一笑。周幽王想尽千方百计,褒姒始终难得一笑,最后,幽王终于黔驴技穷,不得不张榜悬赏:谁能让褒姒笑一笑,就赏千两黄金。这就是“千金买笑”这一成语的由来。

当然有许多人妄想发财,前来献计献策,可是这些办法并不能让褒姒笑,只能使褒姒生气。倒是有一个极会奉迎的奸佞小人虢石父会出主意,他让周幽王点燃烽火台,等诸侯们的兵马来到,看到并无敌兵,就会垂头丧气地乱哄乱窜,褒姒看到那种情景,肯定会笑的。

昏聩的周幽王竟然同意了虢石父的话,但这烽火台是万万不可轻易点的。烽火台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报警设施,因为当时的周王朝不仅在经济上并且在军事上也要靠周围各个小诸侯国的拱卫,一旦敌人入侵,就点燃烽火报警。当时西周的都城镐京在今西安市的长安县内,西、北两边都靠近戎狄等少数民族,很容易遭到袭击,所以,西周在骊山下设了烽火台。烽就是烟,火就是火光,一旦点燃,白天则浓烟冲天,晚上则火光映野,几十里外即可看见,下一个烽火台也立刻点燃,这样就能迅速传警,诸侯也就会即刻带兵相救。

骊山下有二十多座烽火台,周幽王带褒姒来骊山这天,周幽王的叔叔郑伯友知道了这件事,怕出乱子,就赶来阻止。但周幽王根本听不进去,反说自己是放放烟火,解解闷,没什么了不起。就这样,周幽王终于点燃了烽火。邻近的各小诸侯急忙带兵赶到都城镐京,听说大王在骊山,又急忙赶到骊山,可一看不像打仗的样子,根本没有任何敌情。周幽王站在高台上对他们喊:“你们辛苦了,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被如此戏弄一番,十分气愤,他们的兵马也像无头苍蝇一样在骊山下嗡嗡乱转,各诸侯国不同的旗帜和军服交错混杂,显得十分滑稽。褒姒看到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场面,据说真的冷笑了一声说:“亏你想得出这种主意!”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褒姒给周幽王生了个儿子,取名伯服。周幽王因为极为宠爱褒姒,就把她立为王后,把伯服立为太子,把原来的王后和太子宜臼废掉了。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立后废后或是废立太子历来是大事,周幽王同时废立王后太子的事在朝野之上更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况且被废王后的娘家还不是一般人呢!原来,被废的王后是申侯的女儿,被废的太子宜臼就跑到了他的外祖父家申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去哭诉,当申侯知道自己的女儿被废,宜臼将被杀害,自己也要被幽王治罪时,既感到害怕,又感到愤怒。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也为了泄愤,申侯竟暗中串通邻国郐国和犬戎一同攻打镐京。犬戎一直想劫掠镐京,苦于没有机会,这次既是申国相约,又估计不会有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前去救援,就欣然前往。

当兵临城下的时候,周幽王赶紧让虢石父点燃了烽火台,烽火燃烧了几天几夜,各诸侯国始终没派一兵一卒,他们以为这是在给褒姒逗乐,不愿意劳师动众地白跑一趟。镐京的兵马并不多,大将郑伯友率兵出去抵挡了一下,势单力簿,被敌人围住射死了。周幽王、虢石父,还有太子伯服一同逃到骊山,也被犬戎拿住杀害了,那个关在深宫中一直未曾真正笑过一次的褒姒,也被犬戎捉去了。被犬戎射死的大将郑伯友是郑国的国君,他的儿子听说父亲战死,就带领大军前来复仇。郑国的军队素来强大,再加上哀兵必胜,到了镐京就连打胜仗。申侯原来也不过打算借犬戎的兵马来逼迫幽王,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复位,没想到弄成这个局面,也感到后悔,就暗中写信给其他诸侯国,请他们出兵援助。犬戎看到各路诸侯到来,就把周朝的所有货物宝器全都弄走,放火烧掉镐京,撤兵而去。

点评: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历史终究是历史,只能作为教材,给人指路,为人提醒,等到铸成大错再去思考恐怕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