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玉枕铁鞭(1 / 1)

东晋风流 王少农著 6153 字 17天前

钱凤连夜回大将军府复命。

王敦问:“他们状况如何?”

“果然不出大将军所料,司马绍、庾亮与刘、刁二老贼俱在。”

王敦一笑:“刘老贼恨我久矣,刁老贼更是妄想助纣为虐,帮司马小儿一统天下。本将军岂能使之如愿!”

钱凤陪笑道:“牛头马面,俱非大将军敌手。我见他们人杂,没敢多呆,只把话带到就走。”

王敦沉声问:“丞相怎么说?”

“丞相答应明天来。”

“好!”王敦眼中放出光来。

此时已近凌晨,窗外一片漆黑。

阴暗中有夜鸟哀鸣。

声如醉酒。

王敦侧耳良久,似乎在倾听枝头风声……

那鸟哀鸣着远去了,其音袅袅。

王敦打了一个呵欠又问道:“我们安排在宫中的人手可有新消息?”

钱凤小心翼翼道:“赵公公说司马睿父子已知大将军会……”

王敦微微震惊,旋即笑了:“就是要他们知道了才好玩!”

忽又一顿道:“你去查看是谁告的密,杀!”

冷如寒霜。

肃杀如秋风。

钱凤早欲如此,大声道:“遵旨!”

王敦哈哈大笑:“待我成事,封你一品爵位,赏万金。”

“谢大将军。”

王敦欲废司马睿而自立为帝,非一朝一夕矣。如今羽翼已大丰,手下能自由调动的兵马足足有三十万。

大将军府中养有死士三千,更兼有两大谋臣,五大豪客,呼风唤雨,已成气候。

两大谋臣:吴兴人沈充、钱凤。

五大豪客:秦子羽,“骊山剑父”。张苍海,“沧海横流刀”。王凡阳,“离情鞭”。高柔,“飘柔一剑”。虞放渔,“渔歌长笛”。

太尉桓彝亦是武学高手,曾与张苍海比武为戏,刀缺衣残,仅战平手。

而五大豪客合战王敦亦不能敌也。

王敦之霸道,可见一斑。

所以桓彝甘心送其子桓温向王敦学武,平时在军政大事上也绝不与之争锋。

放眼天下,王敦心中只以两个人为天敌:

一是北伐英雄、军中剑神、奋威将军祖逖。此人天生不凡,古今所罕,无人可阻其豪气,手中剑一出,天下震惊。

王敦私忖:此人如此了得,或我亦不能敌也,所幸已在战场上失踪!

二是…”

鹰扬将军苏峻,这山蛮子蛮力惊人!

上次王敦以“金刀斩”大战苏峻“荒蛮神功”,九日胜负不分……

各自误伤百人……

斩古木万根……

建康城头枝叶翻飞……

城外长江为之狂泻……

钱凤问:“你看谁最可疑?”

沈充沉思道:“我。”

钱凤一惊,继而一笑:“沈兄说笑了。”

沈充正色道:“并非说笑,叛变告密者多是文人。武士多半头脑简单,不会卖主求荣。如秦子羽当年被石勒‘十八骑’追杀,千里落魄来投奔大将军门下始免于难,终身报恩,不可能去告密。”

钱凤点头。

沈充凝视钱凤道:“不是我,就是你。”

钱凤朗然一笑:“在下愿追随大将军建功立业,岂是无义小人!”

沈充依然凝视着他:“如果大将军失败了……”

“那不可能!”

“为何不可能?”

“天下谁是大将军敌手?以大将军之神勇,胡人亦不及也。况有你我。”

钱凤说到这里不觉又诡异地笑了:“吾自从出师以来未曾施展平生所学,如今追随大将军可谓得其主也。”

沈充一笑:“万一大将军失败了呢?”

钱凤想也不想:“我愿以身殉主,不为贰臣!”

沈充冷冷道:“好。”

实际上,以王敦之霸道,他们既已追随,若不坚持到底,只恐王敦一怒,想要全身而退都是不可能的,安言其他?

沈充阴险,钱凤死心,二人正好为王敦死党。

当下二人密谋良久。

沈充曰:“石勒昔日建‘君子营’,多纳谋士供其差遣。谋士多则乱谋,此法当废。”

钱凤点头:“有我二人足矣。石勒之有张宾等于无,岂比我二人奸诈多谋?”

二人果然奸笑不已,甚觉清心。

钱凤又道:“吾察大将军久矣,其智远在你我之上,凡事只须点化即可,沈兄不必太费心。”

沈充冷然道:“是吗?”

“自然。”

“唔,都由你来可好?”

钱凤赶紧说:“你我心照不宣,何必挑明?”

沈充笑了:“挑明好办事嘛,谁不知大将军十分宠信于你,就好比……”

说到这里,沈充怪笑。

钱凤亦笑:“沈兄有话尽管说,有何难言之处?你的意思是大将军宠信我就好比司马绍之与庾亮?非也非也,可笑可笑。”

沈充叹道:“司马绍与庾亮皆不弱,你我须好生应付。”

“谁说不是呢?”钱凤妩媚地笑了:“庾亮之为人其实我并不喜欢……”

这时手下前来密报:“属下已查得西宫罗太监甚是可疑,然而反复问之不能确认,今已带至,请二位大人亲审。”

“好。”钱凤眉飞色舞:“提来。”

“且慢。”沈充细问:“西宫高手如云,你又无出宫令牌,如何将罗太监带出?”

“禀沈大人,属下情知此事干系甚大,特请了王凡阳同行,故一无所阻。”

“嗯,很好!”沈充忽然一声暴喝:“没有我的命令,谁让你去找王凡阳?”

那手下吓得脸都白了:“属下知罪。”

钱凤叹息:“凡是不听话的人都该死你知道吗?念你有功,暂不追究,下次再犯,两罪俱罚无赦。喏,拿去。”

袖中金锭飞出。

那手下抄手接金,磕头不已:“谢钱大人、沈大人!”

一会儿罗太监提到,那手下嘿嘿一笑,退下了。

罗太监见钱凤沈充并坐其上,早知这两人厉害,当下先发制人,劈头就问:

“二位大人这是何意?大将军命我伏于西宫打听消息,你我同为大将军效命,为何如此?”

说完了还气愤愤的,意甚不平。

钱凤一笑:“公公老矣,请坐。”

罗太监一施礼坐下了。

沈充冷冷道:“司马绍给了你什么好处,你敢做双面谍?你可知双面谍的下场么?”

罗太监听沈充说来就来,心中一紧,旋即镇定道:“你有何证据?”

沈充冷笑,背书似的说:

“三月十一,司马绍与庾亮同至西宫赏梅坡与张贵人幽会,你借服侍之名与之勾结上;四月初三,你派小太监献画于太子宫,实为通报军情;四月初四,你至营中密谏大将军可离间司马睿父子,大将军赏你十金;四月初五,你又向司马绍告知此情……是么罗公公?”

那罗太监一听自己的一举一动早就被二人掌握无遗,其手段之高闻所未闻,当下心中惊恐其名,歪了歪嘴巴说不出话来。

沈充冷笑:“罗公公若无话说,可以死矣。本大人从不乱杀一人。”

罗太监此时心神大乱,哪里说得出话来。

钱凤忽道:“事虽如此,焉知罗公公不可再用?彼为双面谍,正是最佳人选。”

沈充一笑:“变节之士其主不喜,你我虽不欲其死,大将军必不饶也。”

钱凤叹息:“可惜了一个好人才。公公大概已至耳顺之年了吧,不久事成原可坐享清福了,为何变节?”

沈充道:“我有事先走,你再看看能不能问点别的什么出来。”

“好。别的倒没什么可问的了,只是我一向对太监颇有好感,可趁此良机研究研究。”

“研究?”

钱凤解释道:“昔日我师传我以易容之术,我未能尽精,只脸,不会变身,如今我倒要看看这些阴阳人的奥秘……”

沈充心中一阵恶心,大笑而去。

那罗太监早已瘫痪下椅,口吐白沫昏迷在了地上。

钱凤“呀呀呀呀呀”狂叫,十指大动,飞跃而前……

上次温峤家的聚会王敦没有亲自来,这回王敦相请,王导反量也决定不亲自去。

他已隐隐觉察王敦似乎暗中有所举动,但到底如何现在还一知。

闷!

王导心中重重地告诫:处仲你不要乱来让我为难,否则……

代表王导前往大将军府的自然是谢鲲。为了使气氛轻松些,把儿子谢尚也带上了。

父子二人各骑一马,悠然前往。

长街溜尽,前方大门洞开,家将成群,王敦沈充二人大笑迎见只谢鲲父子,一下子都愣住了。

谢鲲笑道:“大将军安好。丞相有事不能脱身……”

王敦重重地“嗯”了一声,正想发作,一瞟沈充眼色,忍住发火。

于是乎将军府大摆宴席,招待谢鲲父子。

王敦戏曰:“谢侯风流如此,小谢侯也必有家传焉。”

谢尚脸红了:“大将军何出此言。”

王敦哈哈大笑:“干!”

于是四人畅饮。

谢鲲正要向王敦套话,不料王敦已先问沈充道:“阿宋在否。”

沈充含笑道:“宋姑娘未出府中。”

“好,让她出来佐酒。”

“是。”

沈充向谢鲲点了点头:“谢侯慢饮”,下堂而去。

谢鲲笑问王敦:“可是宋姑娘?”

“正是。”王敦哈哈一笑:“谢侯果然渊博。”

谢鲲亦笑。

王敦恐人不知,又大谈其猎艳史……

谢鲲无法,只好把想问的话打住,听他自吹自擂。

原来这宋正是昔日金谷园主石崇宠妾绿珠之弟子,善吹笛。

那时绿珠**,宋吹笛,二人之音相和,如满园婴儿欢笑于彩凤群舞之中,满耳生春,听者皆醉。

后来绿珠堕楼而死……

石崇被孙秀处以极刑……

一代名园金谷园化为荒丘……

再后来胡人入侵中原,宋被掳为营妓,王敦闻其艳名,冒死冲破三层敌营,英雄救美,纳为小妾至今。

王敦眉飞色舞刚刚说到:“那时本将军手挥长矛,直入匈奴军中……”,沈充带着宋到了。

谢鲲父子惊艳不小,一时呆看不已。

只见那宋亭亭玉立,如帘间竹影。那脸上泛着一层恍如漾漾细雨般的柔光,让人看不真切。

短发蓬松,洁白的长袖中露出了一段笛子。

色沉沉如碧玉。

宋不卑不亢,向王敦盈盈一礼。

王敦哈哈大笑,顾谢鲲曰:“你看这小妮子如何?”

谢鲲赞曰:“小娘子真乃天人也!”

王敦俯身过去对谢鲲耳语曰:“你未见其师,若此时犹在当是一中年美妇,更加撩人。世人皆好年轻女子,我偏好中年美妇……”

谢鲲怕王敦后面的话被儿子听见了不雅,含笑打断道:“大将军的品味自然与他人不同。”

一转眼,谢鲲忽见儿子正痴痴地望着宋发呆,拉他袖衣也不知,当下甚是恼火。

沈充见状,脸上闪过一丝微笑,连连向王敦递眼色。

王敦会意,向谢鲲父子敬酒。

谢鲲称谢,命谢尚回敬。

谢尚木然端起酒杯站起:“祝大将军福寿绵长……”眼睛却不住地往宋身上瞟啊瞟,瞟啊瞟。

王敦顾之甚乐,接过酒一饮而尽,心中畅快。

谢尚再敬酒:“祝大将军心想事成……”

王敦一震,似乎吃惊不小。

沈充轻叱:“胡说什么哪你?”

谢鲲假装不懂:“沈参军为何发怒?”

沈充哼了一声,紧立于王敦之后,不再说话。

王敦脸上阴阳不定,良久忽而展眉一笑:“阿宋吹笛。”

于是宋静静地吹起笛来。

长袖。

短笛。

纤纤玉手。

指若兰花。

红唇轻启如泉眼细流。

那笛声轻盈似小舟泛于秋水之上。

天水皆空,舟上亦无人,风吹过,小舟伶仃远去……

忽而那小舟又化成一只小鸟,飞翔在空山中。

空山一片冷绿,小鸟的羽毛愈显得苍白可怜。

它飞向何处?

岩头大树已经摧折……

树上鸟巢已经散落在深潭中……

散落的鸟巢飘在水面上只是一团草。

宋吹着吹着,不由又想起了当初绿珠堕楼时的情景……

那时,孙秀带兵拥入园中,石崇大怒,率门客数百人上前迎敌终因寡不敌众,边战边退到环翠楼上。

楼势甚危。

石崇仰天长叹:“美人误我!”

乃令绿珠跳楼。

绿珠知不能免,泣向宋祚曰:“妹他日若见潘郎,让他快回乡去吧,我……”

石崇不耐烦,催绿珠速跳。

可怜美人盈盈随风堕下高楼……

长裙飘拂……

长发飞舞……

最动人的是那回眸一笑……

最凄凉的也是那回眸一笑……

绿珠、石崇二人死后,宋祚归于孙秀,有次她寻了个机会去找潘岳,却见潘郎已憔悴,忽狂忽怒,不识故人。

不久,孙秀又杀潘岳。

潘岳乃是洛阳美男,世人皆叹息。

后来孙秀又被杀,宋被人到处卖来卖去,终于成为胡人的女奴……

想到这里,宋棒悲愤难当,笛声骤停。

珠泪沿玉笛轻轻滴下。

王敦怒了:“吹呀!”

宋忍气吞声,举袖拭泪,又轻轻地吹起来。终因心中哽咽,呜呜咽咽吹不成曲。

谢鲲甚是不忍。

谢尚拳头紧握,怒视王敦。

王敦喝道:“吹欢乐些!”

宋索性把笛子放下,凛然道:“我不想吹了。”

王敦怒极反笑:“我剥了你!来人……”

几个虎狼般的家将一拥而上。

谢尚眼中喷出火来,霍然站起……

沈充急忙止住王敦:“不可。”

王敦哈哈大笑:“退下。”

于是家将们又悄悄退下。

宋此时已吓得花容失色……

谢尚再也忍不住了,上前一步拉起宋的手:“宋姑娘莫怕!”

宋抬眼……

那眼神如落花片片飞泻水面……

如一缕蛛丝在阳光下闪闪生辉……

却又如一片茫茫大雾,笼罩林中……

朦胧。

闪烁。

凄迷。

清朗。

空空洞洞……

谢尚心中震撼,忽然觉得好自卑。

谢鲲轻喝:“尚儿回来!”

王敦大笑:“小谢侯既有爱美之心,本将军愿以佳人为赠。阿宋,从此以后你就跟了他吧!小谢侯文武双全,真乃佳偶也!说完大笑如雷雨。

沈充也笑了。

谢鲲脸上一阵发热:“大将军莫折煞了小儿。”

王敦正色道:“本将军出口无悔,谢侯莫负我心。”

沈充在一旁笑道:“谢侯风流世人尽知,贵公子也应如是。”

谢鲲好生尴尬:“这……”

谢尚却已大喜,上前拜谢:“多谢大将军厚爱!在下定当厚报。”

王敦大笑。

谢鲲狠狠地盯了儿子一眼,谢尚似未觉,只是望着宋微笑。

王敦笑极,当下众人都看着宋。

宋似毫无表情,冷冷问谢尚:“公子要我作妻还是作妾?还是作情人?作妓女?”

谢尚一下子脸红了,说不出话来。

众人闻此都颇为吃惊。

王敦刻意拉拢谢鲲,故不惜赠谢尚以宋。

在此场合下,谢鲲根本没有试探王敦状况的可能,只得假颜以笑悻悻离去。

沈充道:“看样子丞相在起疑心了。”

王敦一笑:“就是要他也知道了才好玩!”

沈充也笑了。

谢鲲父子刚走不久,高柔忽然负剑而人。

“有禀大将军,南院有刺客来犯!”

南院距此隔有三重门,王敦见高柔目力耳力皆佳,点头道:“你去!”

高柔冉冉上房而去。

虞放渔忽又至。

“禀大将军,西院有仆人作乱。”

“杀!”

王敦沉声道:“你去!”

虞放渔势如快箭射入回廊,转瞬即失。

虞放渔前脚刚走,秦子羽、张苍海、王凡阳三人忽又至。

“禀大将军,前街有道士数十人正向大门走来,意甚不善。”

王敦猛然站起:“好大胆!”欲点家将前去扑灭。

沈充道:“不必劳师动众,秦、王二兄前去对敌即可。张兄好生护卫大将军。

“是!”

“是!”

王敦点头冷笑道:“司马小儿跟我玩这一手,找死!”

司马绍这次调来大内高手三十名硬攻王敦,意在投石问路,一试王敦手下的“五大豪客”究竟有多高,是不是如传闻中的那样厉害?

大内高手中有两人:“南山松”巨成与“坟上草”东方灰,均是一代剑宗。

南院伏两人,西院伏五人,剩下二十三名大内高手皆扮成道士,假装是在某处做完法事路过大将军府。

见谢鲲父子带着一名女子上了马车渐渐走远,司马绍一挥手:“杀!”

二十三名大内高手于是直冲过去。

道袍舞动如风吹荷叶飘飞。

司马绍躲在了暗处观战。

大将军府前守门家将措手不及,立被枭首。

血染玉阶。

头颅飞人人群中。

大街上人群惊呼闪躲,大乱四散。

“蓬!”

只见府门轰然中开,两道身影斜身飞出。

一人执剑,挥手处只见剑刃不见剑身,“哗!”孤线闪过,六名大内高手腹部大开,肠肚横流!

另一人执鞭,施以重手,亦同时将两名大内高手天灵盖击碎,惨叫委地。

“南山松”巨成见对方高手出现,急忙出剑,欲将大门门柱融断,好趁势攻人。

但那执鞭人随即跟上了他,二人混战。

“坟上草”东方灰见势被阻,人多反而不好施展,当下沉声喝令:“退!”

余下的十五名大内高手急忙护胸退至街心。

那执剑人也飞身而至。

剑光如海。

碧波粼粼。

三名大内高手联袂疾刺一一那人弹剑一笑,剑气忽沿剑尖发出,似滚滚麦浪……

起伏于炎风中。

那三名大内高手立刻为剑气所伤,全身麻木,不能上前。

身后五人旋即跟上……

“退下!”

东方灰止住了手下,上前一步沉声喝道:“阁下可是‘骊册剑父’秦子羽?”

那人剑指南天,大笑道:“正是秦某!”

王凡阳挥鞭将巨成之剑碰飞,左腿如马蹄忽而弹出。

巨成右臂坚如铁柱,硬生生接了这一腿。

“嚓!”

二人骨骼皆钢火甚好,相触之下顿时隐然雷鸣,俱无伤也。

观战者无不骇然。

巨成剑挑王凡阳左肩骨,王凡阳不理,竟冒死攻巨成下盘。“呼呼!”鞭鞭无情。

巨成不愿两败俱伤,只得收剑往后一退……

诸高手一齐注视秦子羽与那执鞭人。

巨成叫道:“我是‘南山松’巨成,你是何人?”

王凡阳怪笑道:“在下王凡阳,专砍南山松!”

说完,长鞭又到。

东方灰忽然冉冉飘走,似草叶无根……

众人正惊讶,忽然发觉东方灰竟已站在了王凡阳鞭上!

“好俊的轻身术!”

秦子羽赞声不绝,剑如一线天,黑压压向东方灰击来。

东方灰飘逸而过,旋身出剑。

一。

二。

三。

一共三剑才将秦子羽这一剑式化解,背上不觉已是大汗淋漓。

这边,东方灰一撤身,王凡阳立即再出鞭狂击。

巨成冷然还招。

大街上尘土滚滚……

屋瓦纷飞……

司马绍躲在墙角几乎被剑气卷出,只得双手紧紧抓住墙根的石板,以免被风吹走。

见对方已被胶住,那余下的十二名大内高手又往前冲……

忽见里面又闪出两道黑影,那执剑者意态飘然,乃是“飘柔一剑”高柔;那执笛者神情傲慢,正是“渔歌长笛”虞放渔!

众高手被阻,立刻变形为剑阵。

高柔远远地向秦子羽道:“府中刺客清除尽矣!”

秦子羽笑道:“好!”

东方灰冷笑道:“剑父不必太高兴,东方灰在此,胜负未可知。”

剑式忽变为凤舞,彩羽飘飓如轻烟。

秦子羽不敢轻敌,以不变应万变,守住中宫。

见十二高手剑阵转眼已被虞放渔、高柔二人攻破,巨成急欲援手,王凡阳假意撤招,巨成见有空隙,乃斜飞而出……

但就在这同时,高柔一剑飘来,似柳丝舞春风,又似枯藤**于山涧,缠上了巨成手中之剑。

巨成急忙平削,但这时王凡阳铁鞭又已攻来。

情况险极!

不远处,那十二名大内高手忽已变成死尸,狼籍满地。

虞放渔含笑望着他。

再一看,那边东方灰苦战秦子羽,亦似未占上风。

巨成长叹,知此役已败,乃突施“天魔杀”,弃剑狂吼,上前抱住了王凡阳。

顿时肩头血如泉涌,被铁鞭连连击中三招。

但王凡阳也被巨成紧紧抱住了,动弹不得。正想施展内力将巨成甩脱,忽觉腹中开花!

血如火山爆炸,突突狂喷!

巨成狞笑,紧紧抱住王凡阳亲吻不已。

王凡阳舌头吐出,双腿一瞪,竟然倒地而死。

原来巨成的腹中又弹出了一柄剑来。

这招即是巨成绝招“天魔杀”,先把短剑装于腹内,再近距离骤下杀手……

王凡阳即死,巨成亦奄奄一息。

虞放渔处变不惊,长笛呜呜,横空袭来。巨成忽然同时从地上抓起王凡阳的铁鞭与自己的剑,左鞭右剑,飞跃而出,狂杀虞放渔。

虞放渔以笛接鞭,但巨成手中还有一剑!

那剑光阴森如坟上冷月。

照得人毛骨悚然。

虞放渔稍一走神,立即中招,被剑尖又滑又脆地插入了心脏,如破冰取鱼……

虞放渔狂吼,双掌生风,将巨成击飞十丈远。

巨成在空中犹自狂笑:“哈哈,我杀了王敦两大豪客……”

轰然坠地如滚石。

头颅摔得稀烂。

但他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虞放渔也坚持不住了,猛地拔出插在胸口上的剑……

谁知太用力,竞把心脏也拔出穿在了剑尖上!

虞放渔顿时成了空心人……

虞放渔慢慢地跪在了剑前……

虞放渔轻轻地抚摸着剑尖上自己的心脏,恍然一笑,倒在了血泊里。

高柔欲助秦子羽,秦子羽叱道:“你走开!”

于是高柔袖手观战。

这时大门口王敦也出来了,张苍海沈充钱凤立于两侧。身后家将数百人,皆劲装执戟。

大街上本有人远远地围观,忽见王敦走出大门,如雄狮骤然出现在高岩之上。

狰狞。

雄健。

似乎随时就会扑上来。

行人皆被惊散。

王敦笑问高柔:“东方灰剑法如何?”

高柔正色道:“我不能敌也,唯‘剑父’可以克之。”

王敦大笑:“本将军视之如土狗耳!”

也没见他如何作势,忽然腾空而起……

东方灰眼视八方,急退。

秦子羽剑如寒波,**漾而至。

东方灰正欲使出“化剑式”,王敦人已到。

秦子羽知王敦一向喜欢单打独斗,知趣地退下了。

东方灰摇曳剑柄,转攻王敦。

王敦身形高大如野象,掌下呼呼生风。

风中有霹雳。

霹雳中有火。

东方灰真如一堆灰,一触掌风立即被吹走,蓬然四散……

待他勉强站立时,发觉王敦已在面前。

东方灰大惊,出剑如电。

王敦想也不想,伸手一抓,竞把“电”抓在了手里。一扭,“咔嚓”剑断了。

东方灰魂飞魄散,飞身而起。

王敦大笑:“我送你一程!”

随手一挥,东方灰被掌风激**而去,虚飘飘地撞在了高墙上,脑浆四溅,死了。

王敦叹息:“咦,这么轻易就摔死了?不是一代剑宗吗?可惜!”

秦子羽、张苍海等人实在是佩服,一齐洪声道:“大将军神功盖世,项羽张飞远不及也。”

王敦微笑:“项羽有勇无谋,终不成气候。张飞力道未刚,远逊于吕温侯。本将军文韬武略,何俱‘死马’哉!”

忽一指:“那边墙角还有一人,杀!”

张苍海早已技痒,挥刀而出。

司马绍躲在墙角见三十名大内高手倾刻间全部死尽,又见王敦命张苍海杀来,吓得双腿发软,心中痛骂自己不该轻涉险地,如今苦也……

那人为何还不来?

张苍海人未到,刀风已送出。

如水银泻地。

又如镜光闪烁。

本以为刀下必有所获,谁知这时忽有一阵银风吹过,墙根那人竟然眼睁睁地消失了!

张苍海一愣,旋即全力追那“银风!”

定睛一看是一银衣人,显然其轻身术已臻上乘,腋下夹着一人飞奔起来却似行云流水,毫不作难。

二人一前一后飞身腾挪……

渐人人群。

渐入闹市。

那人忽而南街,忽而北衢,最后消失在了东城的一大片豪华府第中。

张苍海不敢造次,返身回将军府如实禀告。

王敦细问:“那银衣人消失的地方你确定是在东城?”

“是。”

王敦心中有了数,侧身眺望东城,眼中闪过一丝残酷的笑意。

这时钱凤暗道:“禀大将军,前次告密之人我已有线索。”

王敦做了个“打住”的手势,对沈充道:“王、虞二先生是为本将军牺牲的,当以上礼葬之,厚赏其家人。”

又笑道:“秦、张、高三先生亦有厚赏。”

诸人谢恩,王敦点了点头,大踏步复入门中。

良久,行人犹不敢从大将军府门前经过。巡城士兵哪敢管这事,早就远远地躲开了。

一日,司马睿宴请诸大臣。王敦、王导、刘隗、刁协、温峤、周(岂页)等人皆在。

酒过三巡,司马睿佯醉,笑对众人曰:“今日名臣共集,不亚于尧舜之时。”

刁协恭维道:“陛下厚德载物,诚为圣天子。”

王敦一转念也恭维道:“陛下大治天下,虽秦皇汉武远不及也。”

这话未免吹得太远,几乎近于玩笑。

众人愕然。

王导皱眉凝视王敦。

王敦还嫌不过瘾,又道:“陛下仁泽万民,真吾君也。”

司马睿勉强道:“唔。大将军护国之功甚巨,朕甚感之。”

王敦大笑。

周(岂页)忽道:“大将军何诈也?’,王敦变色。

周颉本是直心肠人,当下洪声道:

“今虽复国,犹未中兴,陛下不宜自满!”

真是直谏无遮。

司马睿最近计划屡屡受挫,已对王敦大伤脑筋,这时又听周(岂页)这话,不由勃然大怒,一言不发,当即退朝。

王导挽其袖:“陛下请留步……”

司马睿拂袖而去。

群臣大责周(岂页)说话无忌,周(岂页)冷笑道:“如今朝纲已坏,君不君、臣不臣,我还有什么可忌?”

王导怒喝:“周大人住口!”

周(岂页)愤然离去。

王敦自饮酒,不理旁人。

刁协上前敬王敦一杯:“大将军真好酒量!”

王敦冷眼看他:“我不与鼠辈共语。”

刁协气噎……

刘隗咳嗽了一声,不敢硬来,与刁协悄悄走了。

群臣走散。

王导责备王敦道:“处仲,你不能这样。”

王敦反问他:“那天你为何不来?莫非你在怀疑我?”

王导说不出话。

王敦大笑:“你没听见吗,刚才‘皇上’都说我‘护国之功甚巨’,你还担心什么呢?哈哈!哈哈!”

王导阴沉着脸:“我不会帮你的。”

王敦叱道:“谁帮谁!如今司马睿宠信刘、刁二老贼与庾亮、戴渊这帮奸臣,我王氏家族难道就这样算了?”

声如雷震,王导为之头晕目眩,耳鸣不已。

司马睿回宫一路大骂:“这周颉可恶,竟敢当面顶撞!虽非王氏一党,朕杀之又有何可惜!”

乃作手诏,令廷尉速往捕之。

周颉于是下狱。

群臣皆散之。

桓彝、戴渊欲救周颉,独桓温道:“不可!皇帝正在气头上,不可按虎须。父亲大人且观望。”

桓彝然之,笑对戴渊道:“吾儿不痴!”

见无人搭救周颉,王导只得亲自出马,但司马睿不见他。

王导知道司马睿为什么想杀周(岂页):他想杀的不是周颉,而是王敦!周颉只不过是一个牺牲品罢了。

王导深深叹息,正一愁莫展之时,祖约从陈昌回京禀事。

王导于是拉上了祖约,一齐进谏。

王导语温,祖约语硬,司马睿没了主见。

到底祖约是守边大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他也趁机起哄,那还了得?

司马睿为了抚慰祖约,一咬牙把周(岂页)放了。

还是一纸诏书,还是前次廷尉。周颉从狱中出来,依然谈笑自如:“我就知道他不会拿我怎样。”

王导又好气又好笑:“你够意思了。”

当晚三人大醉。

王导笑指周颉之腹:“君腹内有何物?”

周(岂页)已烂醉,随口道:“中无他物,空空如也,可装下一百个王丞相。”

王导一笑。因近来心情不好,今日得以畅饮,心中甚是喜欢。

祖约自然也是十分开心,三人戏谑痛饮,不觉糊涂甚矣。

周颉先走,王导与祖约联床夜话,通宵不眠,直到天亮时才休息了一会儿。清晨有客拜访,王导赤足乱发而出,应对犹微微困倦。

客笑曰:“公似昨晚未眠。”

王导笑曰:“老夫与士少共语,不觉忘时。”

“士少何在?”

“已回陈昌矣。”

王敦之兄王含,昔作庐江郡太守,贪污腐败,声名狼籍。王敦护之,对人言曰:“吾兄政绩不凡,庐江人士咸称之。”

沈充就此曾反驳道:“属下即是庐江人,所闻异于此。”

王敦默然。

如今不消说,王敦早把王含调到了建康为官,兄弟二人每天往来,十分亲密。

王含与沈充不和,王敦左右调解,始无冲突。

鉴于上次司马绍的逃遁之所十分可疑,再结合钱凤的情报,王敦已知族兄王澄投靠了司马睿。

王澄即王衍亲弟,玄学精深,年轻时放浪不羁,与谢鲲、胡毋辅之等共放任于元康之朝,时人称“元康之放”。

王澄昔为荆州太守,纵酒终日,不理军政,部下无人敢劝。王澄为人残忍。巴蜀流民流人荆州,与当地居民冲突,杀县令。王敦派兵镇压。巴蜀流民请降,王澄口头答应,突然袭之,将八千余人投入长江淹死,以其妻女赏部下,流民大乱,后来杜遂揭竿而起……

南渡后王澄权轻而名重,傲慢疏狂。加上又武功高绝,一向不把桓彝、王敦、陶侃、祖氏兄弟诸人放在眼里。

如此之人当是司马睿首选干将,况又是王家人,确实令人防不胜防。

王敦当下即率秦子羽、张苍海、高柔三豪客与数十名武士前往王澄府中。

渐人东城。

热风熏人。

炎日熊熊似火。

王敦骂骂咧咧:“冒暑杀人,真不舒服!”

高柔戏曰:“那就秋后问斩如何?”

王敦一笑:“秋日宜赏菊,不宜杀人。”

众人大笑。

到了王澄府上,张苍海怒视守门家将:“快让你们大人出来见大将军。”

守门家将见他们来势汹汹,况且又是王敦亲到,急忙入报。

王澄正与司马绍商量事情,忽听王敦说到就到,相视骇然。

司马绍急忙潜入地道遁走。

王澄呼手下随从一百多名各执铁鞭不离左右,又自夹玉枕于腋下,也是怒目而出。

王敦假装惊讶:“兄长这是为何?”

王澄针锋相对:“你又是为何?”

王敦忽笑:“弟此次前来,特向兄长借一物。”

王澄心中格登一下:“何物?”

“一件衣服。”

“衣服?你什么衣服没有?何须向我借!”

王敦慢吞吞道:“一件银色衣服。”

王澄变色。

王敦慢慢地欣赏着王澄脸上的变化,又补充道:“这件银色衣服又轻又薄,穿上正好施展上乘轻身术。除了兄长谁配有此奇服?”

二王目光交射,嗤嗤作响,转眼烟火大盛……

王澄冷笑不语。

王敦又道:“可惜这衣服太显眼!”

笑问张苍海:“如果改作灰色,是不是更好?”

张苍海却道:“不能改作灰色,以免落得东方灰一般的下场。”

王敦呵呵大笑:“灰色亦不好,那么‘橙’色呢?”

王澄表情僵住,蓄势待发,手握玉枕以防王敦进攻。

“今天天气太热,实在不宜行走。”

王敦连连叹息,忽然暴喝道:“杀!”。

“骊山剑父”秦子羽一剑翻飞,浩如紫气东来……

“沧海横流刀”张苍海刀光如雪,纷纷洒落……

“飘柔一剑”高柔剑气弥漫而出……

数十名武士同时挥戈而进。

王敦亦出招攻王澄……

呼啸声中,王澄手下一百多名随从皆铁鞭堕地……

上肢下肢堕地……

头颅堕地……

因双方实力悬殊太大,一眨眼功夫王澄手下尽死。

王澄飞跃上梁,趁势抓住了王敦的衣带一提……

谁知王敦沉如磐石,纹丝不动,王澄在空中无法将王敦提起,只好放弃,准备越窗而出。

王敦一抖手臂:“下来!”

衣带忽然变硬,竟如铁索,一股真力自下而上传至王澄全身。

王澄在空中无法提气,被衣带一震,重重地摔了下来。临死一击,手中玉枕狂砸王敦。

“啷!”

王敦出拳如战车奔马。

玉枕被击碎。

玉枕后的头颅也被击碎。

王敦拔刀斫王澄尸,怒气经久未平。

忽闻王澄被杀,朝臣震惊。司马睿父子惶惶无策。

王导急忙使尽全力将王敦调往边境,“以防胡人进攻”云云。

王敦欣然而去。

王导见他举止异常,心中着实不安。

玉枕是当时的一种白色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