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可感知的心理关系,实际上也蕴涵着一种价值关系。因此,互惠与互利也就必然成为调节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
也就是说,想要给人良好印象,首先要做到与对方在心理上互惠,当对方感知后,就会与你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达成互惠,这样,你也就赢得了他的心。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雷根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实验对象被邀请与雷根教授的助手乔一起给一些画评分。实验分为两种情况:其一,乔在评分休息期间,出去几分钟,买了两瓶可乐,给了实验对象一瓶,并告诉他说:“我去买可乐,顺便给你带了一瓶。”当时可乐是10美分一瓶。其二,乔在休息出去后,并没有给实验对象带任何东西。当评分结束后,乔请实验对象帮他一个忙,说他目前正在卖彩票,如果他卖的彩票数量是最多的,他就会得到50美元的奖金,彩票是25美分每张。实验的目的是比较在两种情况下乔卖掉的彩票的数量。实验结果是:第一种赠可乐的情况下卖掉的彩票数是第二种情况的2倍。
人都有自我,也都是先想到我,而后再去考虑他人,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我们不必去苛求自我,而应善待自我。你的“礼”的行为,对他人的自我是一种肯定,而不是一种否定,你满足了他的自尊的需要,或者说,你给予了他尊严。如此一来,在不知不觉中,他对你的好感已经在心中积累。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究人情又是中国人的一大特点,而这一特点有时也成了人们最大的弱点。因此,聪明的人会利用感情去投资,这对提高自己的人气指数有明显的效果。
安欣是一位新上任的企业高管,温情管理是她的一大法宝。她公司有一个司机,经常犯胃痛。安欣知道之后,就嘱咐他多注意饮食。而且,每当公司让他出车时,安欣都要给他带上一包饼干,怕他半路上因饥饿而犯胃病。
安欣在公司,偶尔看到职员手头紧、饭食差,还要“骂”他们几句,然后自掏腰包让他们出去吃点好的。有一次,由于公司提供的午餐大家不太爱吃,她干脆专门派人去饭店点菜,让大家一起在会议室里聚餐。遇到因为忙于发货而耽误了吃饭的员工,安欣都会请他们吃饭,还额外给他们一些补贴。她的这种作风让公司的氛围非常融洽,她所在部门的效益也节节高升。
人都是有感情的,人人都难逃脱一个“情”字。在很多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情分,可以借助一些小礼品传情达意。小礼品用得恰当,于公于私,都会有良好的收效。
公对公的礼品,多属于商务礼品。作为商务礼品的产品,一般多印有企事业单位的名称和标志,与单位的形象、内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一般来说,公务礼品可以当众送给客户,如展销会、促销日以及订货会时。美国某制造公司的发言人说:“我们选择与生产线有关的礼品,在客户参观工厂时,我们用礼品来吸引他们。我们送的礼品能使他们回想起参观活动,而且赠送的礼品能带回家。牛排餐刀对我们来说是极好的礼品,因为它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材料做成的。在推销订货会上,我们把不锈钢钢笔作为礼品赠送,笔上刻有公司标识,这将使客户永远记住我们的公司,他们也会为随身带着这样一支高质量钢笔而自豪。”
如果说商务礼品是为了给自己公司的产品加分,那么私人礼品就是为了联络感情了。这种礼品一般应当面赠送,但有时新婚礼品也可事先送去,而祝贺节日、赠送年礼时,可派人送上门或邮寄过去,这时应随礼品附上送礼人的名片,也可手写贺词,装在大小相当的信封中,信封上注明受礼人的姓名,贴在礼品包装皮的上方。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送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
给有利益相关的人送礼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以避免给公众造成你们的关系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如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送礼时要注意态度、动作和语言表达。平和友善、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能使受礼方乐于接受。
在现代化的今天,在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今天,在商业活动、商务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应深刻地理解送礼文化,继承发扬这种古老的文化,以让我们的生活、事业、人际关系更加美好、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