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方最关心的人和事物中寻找共鸣(1 / 1)

要想与人初交就受人欢迎,要有超强的亲和力才行。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只有真诚地爱别人,才能真正地亲近对方、关心对方,以此获得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喜欢。

那种浮于表面的热情洋溢,是很难受到别人认同的。要打开对方的心扉,你就要明白他的心思在哪里。一般来说,以对方所关心的人和事物展开话题,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每个人总是关心着自己最亲近的人,如果发现别人也在关心着自己所关心的人,大都会与之产生一种无比亲近的感觉。交际中,我们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共同心理倾向,从关心对方最亲近的人切入话题,拉近交际的距离。

李彬是个生意人,他起步晚,资本也不是很雄厚,但是他长于外交,和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很不错,这样一盘棋就走活了。

有一次,他应一个老同学之邀,参加一个私人饭局。老同学的客人,是一对没大没小的宝贝父子。

两杯酒下肚,气氛慢慢热络起来。那位客人对儿子笑骂道:

“你也不小了,却一天天东游西逛没正事,以后收收心多跟我见见做生意的长辈,什么事好好学些点儿。”

“你也不要说我。”儿子小张嘀咕道,“没见你去的都是正经场合!”

“你看看,你看看!”张老板气得拍桌子,“这么大了还没个规矩,强词夺理。”

李彬看他们乱成一团,于是说道:“他们这一代的孩子,从小见识就广,肯定比我们这一代人有出息。我看这位小老弟就很活络,是经得了大场面的外交人才。”就着这个话题,李彬和张老板聊起了小张。别看张老板自己在酒桌上教子,看到有人关注自己的儿子,还是相当高兴的。通过这次饭局,李彬和张老板交上了朋友,生意上的事,他从张老板那里得到不少帮助。

人与人的相互了解是形成亲和力的前提条件,而相互的了解则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选择一些巧妙的时机,进行适当的活动,绝对有助于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如帮助对方的子女做点事;亲近对方敬仰或熟识的人;恰当地称赞对方,特别是当着别人的面称赞他等。

要想针对别人的潜在心理说话、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儿上,就要时刻注意揣摩你的交际对象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说的话与对方的心理吻合,对方就乐于接受;反之,你说的话就会使对方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

有位未上过门的女婿初次登岳父家门,发现岳父家的茶杯、茶壶、碗碟等用具都是非常精致的青花瓷器,马上就判断出老爷子喜欢什么,他便称赞说:“这青花瓷器感觉古朴典雅,精致极了。”一句话,就把岳父高兴得合不上嘴,他们马上有了共同的话题,谈得非常投机。

要找到与他人的共鸣点并不是很难,首先你要看和你交谈的对象是谁。如果是你的客户,那么你的客户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呢?如果对方是创业者,那么车、房、商业问题都是很好的交流话题。如果对方是同事,一般就是聊一些家常、杂志、新闻类的话题。此外,选择话题时还要注意选择对方擅长的话题,尤其是交谈对象有研究、有兴趣的话题。比如,青年人对于名人明星、通俗歌曲、电影电视的话题关注较多,而老年人对于健身运动、饮食文化之类的话题较为熟悉;公职人员关注的多是时事政治、国家大事,而普通市民则更关注家庭生活、个人收入等;男人多关心事业、个人的专业,而女性对家庭、物价、孩子、化妆、服饰等更容易津津乐道。

选择话题,除了注意对方的需求外,还要小心避开对方的禁忌,尽量选择“安全系数大”的话题。每个人除了有若干“禁区”外,还存在“敏感地带”,谈话中都应当小心避开。譬如,与不幸者忌谈他遭受的不幸往事,与失恋者忌谈爱情与婚姻问题,与残疾人的家庭忌谈家中的那位残疾者等。有时,与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士交谈,在他们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不宜谈过分具体的专业话题,如什么病该怎么医治、什么纠纷该怎么处理等。同要人交谈,往往忌谈政治、宗教和性的问题。对于一些很难处理的“敏感话题”,一般要尽量避而不谈。

总之,在交际中抓共同语言、抓共同感兴趣的东西很重要,这样才有话可说,从而与对方深入地交往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