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其人
郭威这辈子,过得相当不容易。
生于太平盛世的人,往往无法理解经历乱世的痛苦。像郭威的一生,则生动地诠释了“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真谛。郭威出生于唐末,成长于五代十国时期。出生后刚刚3岁,当时担任顺州刺史的父亲就死于叛军作乱;年幼的郭威还没有到换牙的年龄,母亲也早早离世。此后的很多年里,是郭威的姨妈韩氏将父母双亡的郭威拉扯成人。少儿时期的成长背景,让郭威知道民间疾苦,知道亲情的可贵。郭威尤其明白,在乱世中过上好日子,是多么简单却又是多么奢侈的一个愿望。
成年后的郭威,威猛勇武又不失谦和,有雄心壮志,却又脚踏实地。在那个战乱频仍,有枪便是草头王的时代,皇亲贵胄尚且担忧个人安危,文人雅士也难免气节不保。少年郭威的理想,仅仅是做一个有用的人、为国为民的人,仅此而已。
郭威在18岁的时候,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时任泽潞节度使的李继韬。郭威因为李继韬的赏识而有机会从军打仗,并且成为一名下级将领。要知道,这一点在五代十国这样的乱世非常重要。国泰民安时期,出人头地的门路有很多,靠孝廉的名声,靠门第的高贵,靠科举的成绩。然而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从军本身就意味着比别人更加有出人头地的机会。那个时候的中国北方,短短五十多年出现的五个王朝,能够上台的个个都是军政府。
即便如此,难能可贵的是,年轻的郭威依然很清醒,他知道在这个乱世只靠好勇斗狠是远远不够的。他之前的很多人,依靠武力固然可以一时风光无限,但到最后也难免身首异处。他不想做这样的军人,甚至于,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想结束这种崇尚武力的军政府政治生态。会打仗只是乱世必备的防身之术,但这远远不是他的最终理想。在从军打仗的业余时间,读书已经成了郭威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并且这个时期他的结拜兄弟李琼,推荐了一本兵书—《阃(kǔn)外春秋》给郭威。这本撰写于盛唐时代的兵书,给青年郭威搭建了系统化的军事理论体系,这样的经历让他受益终生。
在这个时期,郭威还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贵人—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