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废的太子
与前面的唐玄宗和宋徽宗相比,康熙皇帝的子女数量也不遑多让,在他68年的人生旅程中,一共生了35个儿子和20个女儿。与前面两位相比,康熙皇帝晚年并没有受到儿子们的胁迫。但是,康熙皇帝晚年最大的痛心之处,就是若干个儿子卷入的立储之争—民间也称为“九子夺嫡”。
有赖于多年来“辫子戏”的荧屏轰炸,很多人对“九子夺嫡”的故事梗概都耳熟能详。所以,今天我们换一种角度,用合同招投标这样一种商务操作模式,来量化分析九子夺嫡的过程,以及隐藏在背后的一些通用规律。
一个典型的合同招投标流程,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与定标五个步骤。不过,这仅仅是从招标方也就是从甲方的角度来讲的阳光下的标准流程而已。今天,我们要从投标方的角度来谈招投标流程,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暗黑版”的招投标流程,也就是从乙方的角度来运作销售项目。
从投标方也就是乙方的角度来看,招投标流程包含了标前引导、组团围标、入围短名单、比拼测试、签订合同五个阶段。
我们先来看标前引导阶段。
其实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康熙皇帝都算是历史上一位少有的好皇帝。
不过,晚年立储失策,是康熙皇帝一生之痛。
关于立储,我们先从太子胤礽(réng)说起。
胤礽,康熙皇帝次子。胤礽创造了两个纪录,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之最。其一,从1675年到1708年一共连续当了33年的皇太子,为历史上时间最久;其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正式册封过的皇太子。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氏同康熙皇帝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是青年时代康熙皇帝的心中挚爱。生完胤礽,赫舍里氏因难产而死。胤礽从小就被康熙皇帝带在了身边,康熙皇帝对于胤礽的教育也是尽了最大努力。
不过,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太子,即便能够接受全天下最好的教育,他的成长之路依然是残缺不全的。比如,周围随从人员的百依百顺,就养成了胤礽性格暴躁、行事乖张的个性。此外,作为自小丧母的独生子胤礽,对于亲情的长期缺失,也造成了他待人冷漠、我行我素的叛逆性格。然而,康熙皇帝对赫舍里氏的偏爱和怀念,曾一度全部转移在了胤礽身上。对于皇太子身上的种种瑕疵,康熙皇帝多数时间以回避和掩盖的方式加以包容,客观上也助长了胤礽暴戾的作风。
1708年,康熙皇帝率领众多皇子巡幸塞外。在返京途中,康熙皇帝在夜里发现胤礽向他的寝帐进行窥探,也就是史家所说的“帐殿夜警”事件。这件事情,在普通百姓家里很平常,但是在皇帝家庭,这却是涉及篡弑和谋逆的大罪,跟动机无关。比如前朝隋文帝的太子杨广,就是在皇帝病重的时候,暗中写信来了解皇帝身体的真实情况。最后这件事搞成了一个宫廷悬案,也成为皇族家庭中,太子着急上位的经典案例。隐喻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太子当腻味了,他盼着老皇帝早死。
康熙皇帝对太子长达几十年的容忍终于结束了,他的愤怒如洪水一样喷发了。在怒不可遏、心灰意冷的情况下,康熙皇帝第一次废黜了太子胤礽。
皇太子的位置之于皇帝,其实只是一步之遥。结合如今的商场招投标来说,确认皇太子,就如同项目销售中的独家定向议标谈判。注意关键字,“独家”是指没有竞争对手,“定向”是指方向基本明确,“议标”是指过程气氛友好,“谈判”是指甲方尚需考察。不过如果没有太大的差错,独家定向议标谈判,甲方几乎是注定要和乙方签订合同的(即登基称帝)。所以,胤礽做了33年的太子被废,等于是对外公开宣布,登基做皇帝这个招投标项目,最后还不一定是谁中标。
康熙皇帝的皇子们,内心终于沸腾了。等了几十年,终于等到了大清皇位的重新发标,对于没有设立严格嫡长子继承制的康熙王朝来讲,皇子们都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