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东京(1 / 1)

作为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将,时年75岁的种师道带来的不仅是十万强悍的西军,还带给了汴梁这座城市以必胜的信念。风尘仆仆的种师道先是进城面见新皇帝,之后同城内的李纲等主战派大臣商议如何抗金。之后,老将种师道选择了撤出汴梁城,率领自己的西军在城外扎营,以一种时刻准备作战的态势,在城外同金军对峙。年逾古稀的老将种师道,选择了这样一种霸气的方式来面对强大的蛮族骑兵,用一种更加张扬的方式向蛮族军队进行军事宣示。

这样,东京汴梁的勤王部队与城内严阵以待的军民,呈里应外合之势,同骄横的完颜宗望僵持起来。

完颜宗望看到西路军迟迟不到,自己的东路军势单力孤,无法完成对汴梁的合围,几次小规模战斗也占不到任何便宜,只能退而求其次,考虑议和。

被派出去谈和的代表,是康王赵构。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宋钦宗的弟弟。实际上我们不用纠结于第几个儿子,是不是弟弟的问题。因为宋徽宗的儿子太多,除了能够当皇帝的,大多数都不怎么值钱。而且能够派出去做和谈代表的亲王,本身就冒着被扣押或者被搞成人质的危险,所以这样的亲王,多半也是平时不怎么受待见的。倒是年轻气盛的康王赵构表现得十分淡定,跟自己的哥哥宋钦宗辞别之后,怀着一种视死如归的慷慨,出城进入了金军大营。

实际上,赵构这一去,就差点回不来了。

因为就在赵构和谈的当口,宋钦宗居然安排人跑过来劫营了。劫营的人叫作姚平仲,也是西军的一员虎将。说姚平仲是虎虎生威的虎将并不过分,面对金军的虎狼之师,最起码姚平仲有强出头的勇气。然而这个劫营的时机实在是选得太差,完全没有顾及到万一劫营失败,和谈人员的安全问题。而且还有一点,西军姚平仲的姚家和种师道的种家,长期以来就有瑜亮情结。姚平仲为了抢头功,所以他的计划并没有跟老将军种师道提前商量,而是直接汇报给了宋钦宗,宋钦宗特批姚平仲劫营。当然,这都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姚平仲的劫营还真的就失败了。

失败之后的姚平仲连夜逃跑,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到了几十年后的宋孝宗时代,才有人在四川重新见到了八十多岁的姚平仲,依然身体倍儿棒,虎虎生威。

其实,这次议和的背景是平等的,也就是说,当时的情形是谁也吃不掉谁的僵持局面。然而,姚平仲劫营失败,宋军一方输人又输阵。战场上打不过,道义上也居于下风,谈判地位急转直下。

经过之后一周的紧张交流,双方终于达成妥协。

懦弱的宋钦宗,答应了完颜宗望极其苛刻的讲和条件。条件具体包括三项:

第一,大宋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地给金国,换句话讲,宋金联手灭辽的战争之后,幽云十六州非但没有收回,大宋反而倒贴,让金国把国境线从幽云十六州向南推进到了山西中部,河北南部。第二,金国和大宋,以伯侄之礼相称。当然,至少从表面上看起来,女真人这个伯侄之礼,比一百多年前契丹人对后晋皇帝石敬瑭的父子之礼以及石重贵的爷孙之礼,倒还是文明进步了不少。第三,金人认为前面送来的康王赵构恐怕是个冒牌货,否则宋钦宗不会安排人半夜来劫营,拿着自己弟弟的命开玩笑。完颜宗望要求用康王赵构换肃王赵枢,又把赵枢作为人质,押往金国。

和谈之后,完颜宗望大军北归,略感遗憾。

和谈之后,李纲马上递了辞呈,他想知道皇帝的心会不会疼。

说到底,宋钦宗这事吧,干得挺不地道的。要说割地赔款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你总不能这个节骨眼上把太原卖掉吧?人家太原那边还正在打仗,数万太原军民死死拖住了完颜宗翰的西路军。完颜宗翰眼看无法完成占领洛阳以及会师东京的战略企图,索性分兵给完颜银术可,自己单独带着一票人马南下找东路军会合。走到一半才听说,东路军和宋钦宗达成议和了。

于是,完颜宗翰把和谈结果通知了太原守军,要求太原守军贯彻契约精神,开城投降。

太原守军,没理这个茬。

不仅太原如此,另外两个城市中山、河间也都不买中央政府的账。

面对来势汹汹的女真金国,这一次无论首都还是地方,仗都打得如此漂亮。就像下棋一样,满盘都是胜局,大家并不甘心投降,甚至和棋都不行。

同样不甘心的,还有老将种师道。老将军献策宋钦宗,希望充分利用黄河天险,派人在半路截杀北归的完颜宗望东路军。然而,朝廷主和派给出的信号是,既然已经息事宁人,就不要自讨麻烦了。否则惹怒女真人再遭顿打,那就得不偿失了。

最终,种师道的建议被宋钦宗拒绝,老将军一病不起。

应该来讲,东京保卫战在军事上是成功的,以李纲和种师道为首的主战派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东京保卫战在政治上又是极其失败的。这一次,优柔寡断的宋钦宗不仅没有将狂妄的敌人打疼,反而在战场上尽得优势的情况下,同意了屈辱的讲和条件。这次和谈结果,更加让女真人看到了中原汉人的软弱可欺,为接下来金军更加疯狂的进攻埋下了伏笔。

东京保卫战之后,宋钦宗接受百姓和朝臣的意见,将开战之前畏战逃跑的童贯斩首。之后,又将举家南逃的蔡京贬官流放,蔡京当年就病死在湖南。

宋徽宗追求艺术的同路人—公相蔡京和媪相童贯,在同一年一命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