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思考 “我”是什么样的麻子?
清朝乾隆年间的才子庞振坤,为人机智幽默,留下不少的趣闻。
有一回,庞振坤得罪了当地的财主,对方就设计了一个圈套陷害他,称庞振坤家里养的“贼”,偷了自己的东西。跟随差役去衙门的路上,庞振坤向熟人要了一个纸盒,套在头上,把脸遮住,只露出两个眼睛。
到了衙门的大堂,庞振坤对县官说:“家里养了贼,实在没脸见人,这才用纸盒遮住。”
县官问那贼:“这是你的主人?”
贼说:“是的。我在他家已经三年了。”
这时,庞振坤问那贼:“我庞振坤没什么名气,但我这个庞大麻子是远近闻名的。你在我家里住了三年,你说说看,我是大麻子还是小麻子?是黑麻子还是白麻子?”
贼愣了一会儿,心想:我得说一个“活话儿”!于是,那贼回答道:“你的这个麻子,不大不小,不黑不白。”
庞振坤笑着取下纸盒,说:“县太爷,您看看我脸上,哪儿有麻子?”
见真相暴露,那贼不打自招,结果被判了诬陷罪。
庞振坤的机智可见一斑,他向“贼”提了一个巧妙的问题:“我是大麻子还是小麻子,是黑麻子还是白麻子?”不管“贼”怎么回答,都得承认“庞振坤的脸上有麻子”!
生活中有一些论证是依赖假设的,比如用那些被认为理当如此的、有力的预设或背景信念来作为假设前提。但是,如果论证一个存在争议的信念理当如此时,它就犯了预设谬误。
预设谬误
预设谬误,是指预先假设一个未经证明或虚假的前提,并在该前提下进行看似合理的推理。然而,如果假设本身存在问题,那么结论自然也不成立。
〇争议前提
——“今天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幸福!因此,似乎人类并非为幸福而存在。我们为什么还要期盼这无可寻得的事物呢?”
上述论证的前提是“今天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幸福”,试问:这个前提是可靠的吗?不,它存在争议,需要认真论证一番,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所以,这个论证无法证明人类并非为幸福而存在,也不能证明我们不该期盼幸福。
〇复杂问句
——“我是大麻子还是小麻子,是黑麻子还是白麻子?”
复杂问句,是指以问句预设了某些假设为真的方式来询问。这种谬误询问了一个只能够用“是”和“否”来回答的问题。当一个问句是复杂的,且掩藏着多个预设时,就必须逐个否定,不然就会导致对其他假定的肯定。
〇虚假选言
——“一瓶溶液,要么是酸性的,要么是碱性的!”
虚假选言,是指选言推理中的选言前提虚假。最常见的情况是,选言前提没有穷尽,也就是选言前提中,没有把可能的几种事物全都列举出来。在上述的选言前提中,就漏掉了“溶液是中性的”这一可能,所以它犯了虚假选言的谬误。
〇窃取论题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说谎?”
窃取论题的谬误,是指要求听者直接接受结论,而不给出任何真正有价值的证据,故意隐去某个重要却存在争议的假设。以上述论题来说,应该先论证“中国人是否爱说谎”,但说话者直接把“中国人爱说谎”这个命题作为事实来提问,之后只能就“为什么”来作答,而不去论证“中国人是否爱说谎”,这就是窃取论题。
〇例外谬误
——“狗是友好的动物,我的杰克是一只狗,所以杰克是友好的动物。”
“狗是友好的动物”是真的,但这个规则对于杰克来说并不适用。据邻居反映,那只名叫杰克的狗,最近前后咬伤了主人的2位朋友,还有3名路人。狗主人的那番说辞,简直就是**裸的诡辩。当一个论证判定某个情况符合某个普遍规则或原则,而事实上这是一个例外情况时,这个论证就犯了例外谬误,属于削弱论证的一种预设谬误。
人们在推理的时候,往往会基于某些假设,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假设并不显示推理的理由,而被当作隐形的前提。由于其隐形功能,当最基础的前提出现很小的问题时,并不容易被人察觉。所以,务必要当心有些人利用预设谬误来进行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