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金融危机可以说是祸起房子。其实在绝大多数的国家,房子都是最重要的资产,被誉为“经济周期之母”。至于在我国,更是最热门的词汇。高房价一直被老百姓所诟病,为了保持房价稳定,政府出台了一轮又一轮的调控措施,也没挡住房价上涨的势头。为什么房价会持续高涨呢?很多人会画一个货币数量曲线和房价曲线,发现两个曲线是高度吻合的,于是断定高房价是货币超发的结果。真的是吗?此处要强调一点,相关不等于是因果关系。在实际经济中,变量之间往往都是相互影响的。
所谓“万丈高楼拔地起”,建房子的前提是得有地皮。这就不得不涉及生产三大要素里的土地(三大要素:土地、人力、资本)。要说土地相比起另外两个要素有个特殊性,就是持久性。只要地球不爆炸,作为一个实体它就不会变的(这是它的物理属性)。变的是它的用途,比如原来是用来种田的,每亩可能也就几百元钱,将种田的地变为住宅用地,那价值可是几十上百倍地翻。
政府不仅可以有卖地的收入,还可以以土地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不过在我国,地方政府是不能直接向银行贷款的。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就应运而生了。各级政府成立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性质),将手中的储备土地交给平台,再由平台拿土地作抵押找银行贷款。既是政府背书的企业,又有最靠谱的土地做抵押品,银行也就大胆放心地发贷款了,而贷款创造了存款也创造了货币。
总结起来:相对于可出售建设用地的巨大市值,政府征地的直接成本非常微小,与发行“低成本、高面值货币”的原理非常相仿;在供地融资的经济流程里,土地可以抵押借贷,从而把银行的贷款动员起来;贷款创造的大量货币又反过来推动房价、地价上涨,高涨的房价、地价又反过来撬动更多贷款,如此循环往复。因此,地价与货币的关系不是单向,而是彼此相互影响、循环往复的。经常看到有专家评论说,我国的高房价是因为我国具有高储蓄。看了上面的分析,应该看到这纯属本末倒置,应该是土地撬动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创造货币,货币又反过来推高房价。
如果说金融危机往往都是高杠杆、期限错配、资产泡沫造成的,那么这些特征都是以一国的主权货币表现出来的,如美国的房地产交易、金融资产交易、借钱都是用美元。不过,往往一国金融危机会“传染”到其他国家,变成国际金融危机。细细想来也不出奇,毕竟本国货币和它国的货币也是有“交流”的,既然有“交流”,自然就难以避免“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