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有赖于同事间进行良好而有效的沟通。同一个工作环境中,磕磕碰碰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如何来处理。与同事搞不好关系,会影响到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自己的事业发展。所以,为了使自己事业发展顺利,就要多加注意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交往。
1.办公室里沟通的注意事项
办公室里说话要有分寸,要讲究方式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得体。
在办公室里,与同事沟通得好或坏,决定了你工作的快乐与否。谁不想在和谐融洽的环境里工作呢?那么你不妨参照以下几种沟通方式。
1.要有自己的见解
调查表明,老板欣赏有创新想法的员工。如果你经常对别人的任何意见都持认同的态度,那么你的光彩就很容易被埋没了,也就是说你做了很多无效沟通。所以说,你要有自己的头脑,不管你在公司的职位高与低,你都应该让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不管是否被采纳。
2.沟通语言要温和
在办公室里与同事说话的态度一定要温和谦恭,让人觉得有亲切感,而不是你刚一开口就把别人呛回去,也不要用命令的口吻与同事交谈,那样会让人觉得很反感。说话时,如果用手指指着对方,就会让人觉得你很没有礼貌,使人感到你在侮辱他(她)。大家在意见不统一时,也不要自以为是,强迫别人听从你的,有意见可以保留,对于那些原则性不是很强的问题,不必争得面红耳赤、你死我活。在办公室里,有些人的口才很好,不能否认,但如果你要想展现自己,可以用在商业谈判上。如果在办公室里逞一时之强,同事们会对你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3.要学会收敛自己的锋芒
假如你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或者是因为你会做人而成为老板眼中的红人,你就可以在同事面前大加炫耀自己了吗?与其不说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这样的道理,你要记住能力再强也要谦虚谨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说不定员工中的一个人能力比你还要强,只是因为暂时没有机会展示罢了,你若不知收敛,不仅会招致怨恨,还会成为同事眼中的笑柄。
如果哪天老板另给你发了一份奖金,就更不能在办公室里大肆炫耀了,因为在得到表面上恭喜时,大家在内心深处都会嫉恨你,没人会喜欢一个扬扬得意的人。
4.私事不要在上班时间解决
总有这样一些人,爱说好侃、性子又直、喜欢向别人倾吐苦水。这样虽然船很快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加你们之间的友谊,从而亲切起来。但心理学家调查研究表明:事实上只有1%的人能够对秘密守口如瓶。如果你的生活出现危机时,如失恋、婚变等,还是不要在办公室里随便向同事倾诉得好,特别是工作不顺利,对老板或同事有成见时,就更不该在办公室里和同事嚼舌头。
如果真要想倾诉心事,下班后找几个知心朋友一起聊聊更好。记住,不要把同事当成朋友,同事就是同事。
说话要分场合,尤其是办公室这种有竞争利益的地方,如果沟通不注意方法和技巧,不能做到言行得体,那么将会对你的整个职业生涯有很大的影响。
2.创造和睦的工作氛围
沟通不是万能的,但在工作中没有沟通却是万万不能的。和睦的工作氛围是在同事间做好沟通的前提下形成的。
沟通到位可以使同事间的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良好的沟通可以修复被此因摩擦而产生的心灵伤痕。最重要的是,良好的沟通可以创造和睦的工作氛围,让大家在一起快乐地工作。
1.用沟通化解矛盾
亲朋好友之间磕磕绊绊都是很常见的,更何况天天相处在一起的同事?纠纷、冲突、误解都在所难免。这时候沟通就变得非常重要,好的沟通能使一切纠纷和矛盾都在交流中化解。
在工作中,面对一些同事做了惹自己生气的事,说了对自己不好的话,这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沟通的武器与同事做一番深刻的交流。毕竟大家日后还要在一起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能通过沟通来化解彼此间的误会,那将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遇到比较难以化解的矛盾时,可以用沟通向对方了解到你的过错所在。当然,这些都要以你真诚地希望与对方和好为前提。不要心口不一,表面上为了讲和,而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辩解、推卸责任。
2.化解同事间的嫉妒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嫉妒的对象也因人而异,比如男人嫉妒他人地位、能力;女人嫉妒他人的美貌;商场嫉妒他人发财;官场嫉妒他人升迁。
从本质上说,嫉妒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一种心理失衡。如何避开嫉妒的暗箭,防止它伤害到自己呢?我们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1)对嫉妒视而不见。面对嫉妒心很强的人,即使你对他再宽容友好,都不能化解他心里的怨恨。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视而不见,不加理睬。因为与这种人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沟通如果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进行,那最好不必沟通。所谓“沉默是最有力的反抗”,对无法消除的嫉妒,就由它去吧。
(2)别过于崭露锋芒。如果一个人的能力很强或者长相很漂亮,难免会遭人嫉妒。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再刻意招摇,嫉妒你的人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使自己成为被攻击的对象,并且处于孤立的境地。所以,你应该在合适的时候对自己加以贬低、自嘲,或者在一些轻松的场合故意显露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求得自保。
(3)学会容忍,以恩报怨。与有嫉妒心的同事针锋相对是不明智的,你不必因他而生气,反而应该高兴才是,这是因为你比他强,所以他才嫉妒你。你完全可以宽容大度,主动与之友好相处,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一分关心和帮助,这样便可以慢慢化解他对你的嫉妒,同时还会让其他同事觉得你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3.与同事友好地合作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一个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故事。一个人向上帝提出了一个请求,就是带他参观这两个地方,以便对他将来的归宿能做个选择。
上帝答应了他的要求,首先带他去参观了地狱。刚进入地狱之门,映入他眼帘的事令他十分惊讶,因为,所有的人都坐在摆满了水果、蔬菜、肉食的酒桌旁。但是当他看向他们的脸时却发现,一个个都是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的,而且都显示出一副面黄肌瘦的样子。
原来这里每个人的左臂都捆着一把叉,右臂捆着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长的把手,根本就不能把饭菜送到自己嘴边。虽然面前摆着美味佳肴,可是人人却都在挨饿。
然后,这个人又随上帝来到了天堂参观。更让他吃惊的是,那里的景象和地狱没有什么两样。唯一不同的是,天堂里的人们都笑容满面,精神焕发。
于是这位参观者感到十分不解,但原因很快就被他找到了,原来天堂的每一个人都是相互喂饭吃。
这个故事其实就是让我们知道,互相帮助,人才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才会快乐。而地狱里每一个人都只为自己着想,不去帮助他人当然也得不到他人的帮助,最终只能落得挨饿的下场。
所以说,想得到帮助的前提是先把帮助提供给他人,因此你得到的也就越多。只有彼此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创造出一个和睦的工作氛围。
3.不同性格的同事,用不同的沟通方法
一个公司里,会遇见不同类型的人,工作上的交流、沟通不可避免,只要你能摸清每个同事的性格和习惯,摆正心态真诚对待,就会收获好人缘。
身边的同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性格、爱好、经历和思维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有时候大,有时候小,这就要求你要注意针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沟通。如果方法得当自然沟通顺畅,如果方法不当,定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搞不好还会反目成仇。
与不同类型的同事沟通就该用不同的方法,应该尝试如何去适应对方而不是让对方适应你。
1.性格刻板的同事
有些人性格比较刻板,常常是一副严肃的面孔。你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他也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性格刻板的人兴趣和爱好比较单一,不爱和别人来往。但是,这些人也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只是不轻易说出来罢了。与这一类人打交道,你不必在乎他的冷若冰霜,应该用热情来感化他的冷若冰霜,并认真观察,寻找出他感兴趣的问题和比较关心的事来增进交流,如此下去,相信他的那种刻板就会**然无存,就会很愿意和你交往。
2.傲慢自大的同事
也许你的同事中就有一些表现傲慢的人。与这种人打交道,的确会使人头疼,但有些时候,工作上的需要,你又不得不和他接触。这时,你不妨采取以下的方法。
①与其交谈时尽量言简意赅,给他一个干脆利落的印象,没等他摆上架子沟通已经结束了。
②抓住他的薄弱环节,进行适当的“攻击”。比如他不会跳舞,你就请他去跳舞;他不会游泳,你就请他去游泳。用这样的办法来灭灭他的“锐气”。
3.沉默寡言的同事
在日常工作沟通中,语言占了很大的一个比例,如果遇到一个不善言谈的同事,沟通势必会变得很棘手。这样的同事给人的感觉是沉闷和压力,让你没办法接近和了解他,更无从得知他对你是否有好感。对于这类同事,不妨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与他交流,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让他明白简要的表示“行”或是“不行”,“是”或是“不是”就可以了。
4.争强好胜的同事
争强好胜的人自我表现欲强烈,狂妄自大、习惯于自我炫耀,凡事都想显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面对这种人,虽然内心深处有意见,但是为了顾全大局,可以适当谦让。如果他把你的迁就忍让,当做是一种软弱,变本加厉地不尊重你,这时候你就不需要一味地迁就了,要适当反击,打击他的傲气,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5.比较固执的同事
固执己见的人往往是难以说服的,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不仅累人又浪费时间,而且往往是徒劳无功。所以,在与固执己见的人沟通时,要适可而止,实在谈不拢,就不必耗时费力了,交给能力更强的人解决。
6.性子急的同事
性情急躁的人往往办事果断,但更容易草率,这样一来就容易对事物产生错觉和误解。如果遇到性情急躁的人,最好一个接一个地解决同题,而不要把问题一次性全交给他,这样就可以免除不必要的麻烦了。
7.性子慢的同事
有急性子就有慢性子,与性子慢的同事交往,需要有耐心。即使他的步调总是无法跟上你的进度,也必须按住性子,去配合他,并且,做到适当地说服和引导,让他能够提高自己的做事效率。
4.与同事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工作中,有的人很受欢迎,但也有的人却处处得罪人。究其根源在于沟通方式上。同事间在进行言语沟通时,应该讲究一定的技巧和说话方式。
许多人很想通过沟通增添工作的乐趣,可有些时候总是弄巧成拙、事与愿违。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先找自身原因,看看自己说话时是否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语言要婉转
自尊心人人都有,只是强弱的问题。虽然人的职位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格是平等的。有人喜欢用责问的口气纠正别人的错误,虽然是善意的指正,但是却让人难以接受,结果同事们都不愿意和他交流了。
有些人性格比较直,说话不喜欢转弯抹角。虽然这不是什么缺点。但有些时候,这样的直截了当却让人心里很不舒服。尤其。在办公室与同事沟通时,应当注意说话的场合与时机。比如指正别人的错误,虽然你是好意,但是如果场合时机不对的话,就会让对方下不了台,从而会伤害彼此之间的感情。
2.不要唠叨
喜欢诉苦的人最容易犯这样的错误,刚见到别人,凳子还没坐热就开始向他人抱怨自己的不幸、命运的不公,怨这怨那。这样的人是很难交到朋友的。
3.实事求是
在与同事沟通中,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要虚心请教,不要不懂装懂,更不要扮演心理分析学家的角色,对别人的言行乱猜测来显示自己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人无完人,不可能事事通,能在某个领域干得出色就已经很不简单了。不懂装懂只会令人生厌,所以你在与同事沟通时要做到实事求是。
4.给他人留些空间
有些人做什么事都喜欢标新立异,来显示自己;或者做什么事都单独处理不与他人合作,将自己封闭起来,甚至认为这才是不随波逐流。其实,这种人是太过于清高了,认识上十分狭窄,自己想得到而没有办法得到时,又怕别人嘲笑,所以只好打肿脸充胖子故意装作与众不同,这都是令人讨厌的。
5.把别人的话听完
现实生活中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的人很多,他们总是不识时务地打断别人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不管对方是否愿意听,只要自己有想法了,就一定要立刻表达出来。尤其是在别人说得兴高采烈时,或者意思还没表达清楚时,就贸然打断,这种人自然会遭到同事们的排斥。
注意与同事说话尺度,避免无意之中的伤害,为以后的交流造成障碍。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对顺利地开展工作也是很有好处的,当然这样也能给办公室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6.不要背后议论他人
王强在一家销售公司做业务员,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背后说别人闲话。一天,一位新来的业务员和他一起出去办事。回来路上,王强就和这个新人说同事、领导和单位的闲话。
第二天,王强刚到公司就被主管狠批了一顿,原因不言而喻。昨天的话都传到同事和领导的耳朵里去了。结果,王强差点被公司解雇。
王强的这种行为是嫉妒心强的表现。当你在某同事面前议论其他同事时并要求他为你保密,这个人嘴上虽然满口答应,但心里一定会想:“你在我面前议论别人,在别人面前肯定也会议论我。”于是,对你起了防范心理。
因此,千万要记住,不要在背后说他人是非。如果想要指正他人的缺点,就要当面说,而不要在背后议论。
7.正视自己的错误
在工作中如果你犯了错误,你可能会为自己辩解,拽出一堆理由。即使这些理由全是真的,尽管人们在听,你也为解释浪费了大量的精力,但结果会怎样呢?想得到他人的同情?还是希望人们理解你?恐怕都不可能。
与其那样,还不如默默寻找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积累经验重新开始,作出最好的成绩来取代解释,人们都会从内心里钦佩你。同样,当你无意间伤害到同事时,不要刻意去解释,真诚地道歉就好了。不要为自己找借口,那样的话,会越描越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重要的是对待错误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诚心诚意地向同事道歉,得到同事的谅解不是一件难事。
5.与同事沟通时,微笑是最好的表情
在与同事沟通时,如果能把微笑时常挂在脸上的话,你就会拥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有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
现实生活中最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的就是微笑。没有人不会微笑,无论地位的高低以及拥有财富的多少。它能给家庭带来快乐,给朋友带来温馨,是世界上最好的表情。所以,把微笑时常挂在脸上是让同事喜欢你的一条重要法则。
迈克是一家公司的负责人,也是一位富翁。在他取得成功之前,他只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不善言谈,表情呆板,不受大家欢迎。后来,他决定改变自己,于是他经常把开朗、快乐的微笑放在脸上。
以后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迈克的与众不同。他每天早上都对他太太微笑。结果正是微笑改变了他的生活,两个月中他在家所得到的快乐比过去一年还要多。
他对每个人都用笑脸相迎,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如此,对大楼门廊里的警卫如此,对清洁人员还是一样的。他在公司对所有的同事微笑,对那些陌生的客户微笑。自然,每个人回报给他的当然也都是微笑。
就这样,以前讨厌他的人也逐渐地改变了观点,与他也拉近了距离。当然,他变成了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再棘手的问题,在他这里都能顺利地解决。
迈克的事例清楚地体现了微笑的重要作用,而这也是他后来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李玉军是一家公司的人事主管。有一次,公司里有个很难填补缺额的部门要招聘一名技术员。李玉军找到一个很合适的人,他是一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李玉军与他通了几次电话,在交谈中,李玉军得知还有几家公司也希望这个毕业生去,而且这几家公司的实力都比李玉军所在的公司强。后来,当这个毕业生表示愿意到李玉军所在的公司去工作时,他显得异常意外。
后来在一次午餐中,李玉军得知了这个毕业生来他们公司的原因。这个毕业生说:“因为其他公司的人事主管在电话里说话总是生硬的,商业味很重,给我感觉像是在做生意。可你却完全不同,听起来很亲切。感觉你是真诚地希望我能成为你们公司的一员。我似乎看到,电话的那一边,你正在微笑着与我交谈。当时,我在听电话的时候也是用微笑来回应你的。”
微笑在社交中是一个有效的技巧,是礼貌的体现,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水准。当一个人刚刚开始对同事微笑时,起初大家可能会非常不解,感到不可思议,可是接下来的就会是欣喜和赞许。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感觉生活比过去快乐多了,而且比以往得到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还要多。
总而言之,微笑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你对别人微笑,别人回报给你的也同样是微笑,即使是过去冷若冰霜的人,慢慢地也会热情友好起来。
1.直接赞美
顾名思义,直接赞美就是当着对方的面,用明确、具体的言辞,微笑地赞许对方的行为、能力、外表或其他方面。
有一位非常精明强干的老板,很会与员工沟通,他每天晚上都会给同行和下属寄去致谢便条,比如:“大卫!你的主意很棒!好好干吧!”“珍妮,谢谢你能及时履行合同,希望今后仍能合作愉快”等。另外,生活中的赞美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你的同事买了一件新衣服,你可以说“你的衣服看起来真不错。”或者说:“嗨,穿了这件衣服你看起来更年轻了。”这样的直接赞美针对性极强,不会让人误解。
2.间接赞美
运用语言、动作、行为等方法向对方表示自己的赞赏之意。比如,聆听对方谈话,并不时微笑着点点头;恭敬地向他人请教问题,都是一种间接含蓄的赞美,更容易使对方产生好感。
对于赞美的尺度有一定的讲究。
同事之间,恰如其分的赞美能够联络感情、增进友谊,但赞美一定要真心实意、诚恳坦白,同时要注意选择时机。所以在赞美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赞美的话语不要太夸张,言过其实的“赞美”就成了“拍马屁”,会让人反感。
②注意赞美次数,该赞美的赞美,不该赞美的别赞美,过于频繁就失去了意义,显得华而不实。
③不要在有求于人的时候才想到去赞美对方,这样会让人觉得你动机不良,对你增加戒心。所以当你不需求对方什么的时候,要真心实意地表示出赞美。
④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赞美语言。同辈人,可赞美他的精力、才干、业绩和风度;对于长辈,可以赞美他的健康、经验、知识和成就;对女性,可赞美其的长相和服饰等。
掌握了以上的沟通技巧,辅以和善的表情和态度,你定会成为办公室里人见人爱的“好员工”。
6.如何有效解决与同事间的误会
陷入误会后,必须先要调整自己,然后再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解除,以使自己与同事都尽快地轻松、舒畅起来。
误会在同事的沟通相处中并不少见,其形成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彼此的言行不够谨慎,言谈行事欠周到、欠细致,致使双方不能准确地领会彼此的意图;二是对方主观臆测的倾向,由于每个人受经历、学识、价值观、心境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当你与同事产生误解的时候,你可以采用以下这些方法来消除误会。
1.消除自我委屈情绪
一般在出现误会后,很多人都会为自己辩解,总认为自己正确,自己有道理,自己不被理解,心中满是委屈,如果还不能开口向对方作解释,那么这种心理障碍必然会妨碍彼此间的淘通。此时,应多替对方着想,也许他本身就是个气量小、心胸狭窄的人,或是他还不了解真相,不了解你的一片心意。不管怎么样,你都不必去计较,只要你真诚地对待他,那么误会早晚会消失。
2.尽力查出事情的真相,用事实消除误解
产生误会后,一方怒气冲冲,充满怨恨敌视;另一方满腹狐疑,委屈压抑。双方隔阂越陷越深,而且一谈即崩,大有新的误会接踵而来的势头。此时双方都需要冷静。你必须下一番工夫内查外调,搞清楚对方的误解源于何处,否则,任凭你费多少口舌,也不会解释清楚。搞不好,还会越描越黑,弄巧成拙。
3.用书信来沟通
面对一封信要比面对当事人从容得多,当面难以启齿的话题在信上会较容易地表达出来。书信的效果往往比当面交涉的效果更佳。但要注意,写信时措辞一定要简短、亲切、明了,语气要真挚、诚恳,充分表达自己愿意消除误会、重新和好的急切心情,同时还要说自己至今仍铭记以往的友情以及对对方的信赖和尊敬。
4.找对方当面说清
误会的类型多种多样,但最简捷、最方便的解决方法便是当面说清,就是把事情摊在桌面上来解决,而且大多数的人也都喜欢这种方法。记住,如果有误会需要亲自向对方作说明,千万不要找各种借口推脱,而是要克服困难,战胜自己,想方设法当面表明心迹。
5.把握好消除误会的时机
解释缘由,消除误会,也是要选好时机的。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心境、情绪等感情因素。大多可选择提干、长工资、定职称或参加婚宴等喜庆日子,此时对方心情愉快,神经放松,胸怀也就较为宽广,抓住这些时机来通过解释消除误解,往往能得到对方的谅解,使彼此的关系重归于好。
6.请他人帮忙来消除误会
人与人之间的误会常是在工作中产生的,双方的误解涉及许多因素。个人解决可能会受到限制,以致不能明白透彻。所以,在有些时候,请第三者帮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7.邀请对方
如果是一些小误解,就没必要兴师动众,大费口舌,但双方在心理上又都觉得不愉快,有了生疏感。此时,你可邀请对方故地重游或聚会畅谈。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彼此间心理上的距离便会缩短,以往的不快便会自动地消失,误解就会解开了。
7.与同事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与同事最好保持不愠不火、不远不近的关系,沟通上一定要注意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
与同事沟通和交往,虽然不能疏远,但是也不要太近。太远了人家会误认为你不合群,性格孤僻、高傲;太近了则容易让别人说闲话,而且也容易使上司误解,认为你是在拉帮结派。所以,在沟通的火候上,把握好分寸,才是最合适的和最理想的。那么,这个分寸应该如何把握呢?
你应当学会体谅别人,不论职位高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和责任,所以在工作中,千万不要越位。但也不能说“这不是我的事”这类的话,因为过于泾渭分明,会在同事之间造成疏离感。
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长短。比较小气和好奇心重的人,聚在一起就难免说东家长西家短。你一定不要加入他们,偶尔批评或调笑一些公司以外的人,倒无所谓,但对同事的弱点和私事,保持沉默才是明智的做法。
公私分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同事众多,总有一两个跟你特别投机,可能私下成了好朋友。但不管你职位比他高或低,都不能因为关系好而进行袒护纵容,上司最讨厌这样的事情,他会认为这是一个不能信赖的人,一个公私不分的人。
有人认为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天,公司来了一位新同事,他不是别人,正是你的好朋友,而且他竟分为你的搭档。如果上司将他交托与你,你首先要向他介绍公司分工和其他制度,大前提是公私分明。而不能跟他拍肩膀拉关系,以免惹来闲言碎语。在公司里,他是你的搭档,你俩必须忠诚合作,才会有良好的工作效果。私底下,你俩十分了解对方关心对方,但这些表现最好留到下班以后,你俩可以跟往常一样一起去逛街、闲谈、买东西、打球,完全没有分别,只是私下里尽量不要谈公事。
当一位旧同事重返公司工作时,你也要注意自己的态度,首先你得清楚,这位旧同事以前的职级如何?他的作风属哪种类型?与你的关系怎样?如今重返旧职,他的地位会有所改变吗?
如果他以前与你共过事,请不要在其他同事面前再提以往的事,就当是新同事合作吧,这样可以避免大家尴尬,说不好他有什么需要隐瞒的事。要是他过去与你不相干,如今却成了搭档,不妨向对他有些了解的同事询问一下,但要装作轻描淡写,不留痕迹。
有些同事生性暴躁,常因小事就唠叨不已,虽然事后他会把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但当时粗声粗气或过激的反应,却会叫你闷闷不乐。对于这种同事你最好的办法是以静制动。当然,消除误会,并非是采取凡事忍耐的策略,相反,恰恰是积极和主动。你不妨细想一下,有同感的肯定不止你一个,所以不妨就由着对方猛烈地说下去,你只要处之泰然,保持缄默,直至事情明朗化,对方的态度平静下来,你再摆出明白事理的态度来,细心将事情分析。如此,你肯定能将对方说服。
8.被同事悦纳的沟通方式
职场如战场,在办公室里与同事的沟通要学会圆滑,这样既无伤大雅,又能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呢?
在职场里,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在不停地上演着一场又一场无硝烟的战斗。在这里,不乏贪婪者,口若悬河者,斤斤计较者。聪明的你如何纵横职场而又能做到游刃有余呢?这就需要掌握与同事沟通的技巧。一般情况下,能被同事所悦纳的沟通方式有如下几种。
1.能够耐心地倾听对方讲话
也许你有这样的同事,他们为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总爱侃侃而谈而不顾对方的感受,结果他们往往是人际交往中最不讨人喜欢的。一定要记住,应该给别人把话说完的机会,因为他对自己的事情和自己的问题比你知道得更清楚,所以尽可能多地让对方说话,让他告诉你他认为什么是正确的。
如果你因不赞同他的意见而打断他的话,那是再愚蠢不过的行为。在他言之未尽的时候,他会对您置之不理,因此请静心听他把话说完并尽量加以理解。要真心实意地听,要鼓励他把话说完,这样他才会对你有好感。
法国哲学家拉罗什弗科尔说过,“如果您想树敌,就设法超过自己的朋友;如果您要朋友,就请为您的朋友提供超过目己的机会。”由此可见,你如果想要人们依照自己的观点办事,请遵照这条准则——给他人多说话的机会,自己尽量少说。在办公室里你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的人缘一定会非常好。
2.即使争论也不要咄咄逼人
引起争吵的原因,十有八九都是因为每个人太相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实际上,在争吵中是没有胜利者的。即使你在争吵中占了上风,但是说到底你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呢?即使你是胜利者,那又能怎样,你将扬扬得意?但是,你的对手会觉得低你一头,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被迫放弃自己观点的人从来就不会改掉自己的初衷。
其实,想在办公室里说服某同事并不意味着要同他争论。说服人同与人争吵是毫无相同之处的,而且争吵不能改变别人的看法。在争论中,或许你的意见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要改变一个人的看法,你的努力大都会是徒劳的。
根据以往的经验,任何一个人,无论其修养程度如何,都不可能通过争论说服他人。我们应牢记这一点,并且要在非原则争论中给同事们取胜的机会。有一次,林肯斥骂一个年轻军官,原因是他同自己的一个同事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林肯说:“任何一个想有所作为的人,都不应在和人争吵上浪费时间,这不是说他不应该允许自己发火和失去控制,而是说在重大问题上如果您感到您和对方都正确,那您就应该让步;在枝节问题上即使您明明知道对方不对,您也应让步。”
因此,要想取得同事的认同,就不要妄图通过争论的方式来达到你的目的。
3.在谈话中坦承自己的错误
一般情况下,坦承自己的缺点,远比让别人批评要心情舒畅得多。如果你觉察到某位同事认为你有不妥之处,或是想指出你的不妥之处时,你就要首先自己讲出来。你要相信,对方会宽宏大度,不计较你的过错,能原谅你。
画家弗迪南德·沃伦采用了这方法使买他画的人由愤怒、抱怨变得宽容大度。
“画广告画和为出版社画画要准确、认真,这一点很重要,”费迪南德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这样说,“有些编辑要你按他的意图马上创作一幅画,有时候是很难的,因为你不能确定他心里想的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与我共事的一位编辑喜欢吹毛求疵,每当他这样做时,我就离开他的办公室跑出去,这倒不是因为对他提出的批评不满,而是对他这种态度和方法感到气愤。
“前不久,他要我在短时间内给他创作一幅画,我抓紧时间画好。他打电话把我请去。我一进他办公室发现他的表情很冷淡,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他让我谈谈为什么这样画,而不那样画。于是我就用学到的方法作了自我批评。我说:‘先生,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所以没画成你想要的那样我应该受到批评,我很郁闷,我要是你的大脑就好了。我长期应约为你作画,发生错误是不应该的,我很内疚。’
“他立即改口为我开脱:‘你说得也对,这也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啦,只是……’
“我打断了他的话,说:‘任何错误都要付出代价的,犯错误自然会引人生气。’他又想说什么,但我没让他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批评自己,但我却对此感到很舒服。
“‘我再仔细些就好了’,我说,‘你长期约我作画,有权要求我把画画好。我再重新画一幅。’
“‘不不,’他说,‘我没有那个意思。’他把我的作品夸赞了一番,表示只是想让我对其做些修改,我的失慎对出版社的声誉不会有什么影响,劝我不必为此担心。我的自我批评使他无法再同我争吵。最后他请我一起用早餐,临分手前他给了我一张支票,并约我再为他作一幅画。”
一个名人说,蠢人才会试图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人正是这样做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会使你比不承认错误的人高明得多。
当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正确,并要说出来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如果错了(这是在所难免的)就干脆认错。这种方法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信不信由你,承认错误比为自己辩护心里更为舒畅,同时这也是取得同事认同的好方法。
9.巧妙回击爱刁难人的同事
有时候刁难人是基于某一错误的道理或荒唐的念头,或是自己的思维逻辑出现了错误。在这种情况下,你只需用巧妙的方法回击他,那么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一般来说,爱刁难别人的人言语和行为都咄咄逼人。这类人基本上都是有备而来,或是对自身条件做了过高的评估,非常自信能够战胜你。他们通常对你的要害部位实施猛烈攻击,使你十分被动而无招架之力。如果你的同事中就有这样的一类人,你该怎么应对呢?
“守中有攻”这是使自己在与同事的沟通中站稳脚跟的最佳办法。在古代的哲学或兵法中,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我们每个人也许都有这方面的经验。这种方法说白了就是先把拳头藏起来,等候时机,时机成熟了,看准了对方,再猛地一拳打过去。守中有攻,一般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使用极为有效。
(1)等到对方不能自圆其说的时候,你就应该反攻了。我们知道这类人在一开始会咄咄逼人、锋芒毕露,也许你根本找不到他的破绽。但是你应该抱着这么一个信念,他的铁甲再厚实坚硬,也总有能下手的地方。只要你注意观察、瞅准时机,一旦其锋芒收敛,想作喘息的时候,就是你反击的好机会。
(2)当对方已是黔驴技穷的时候,也就是对方已经把要进攻的炮弹全部发射完毕,而后发现他连你的“伤口”部位还没找到。他技穷之时,也是你反攻之时。
爱刁难人的同事最大的特点是,总想使别人难堪,以显得自己聪明、能干,假如对方的问话是你所必须回答的、不能推脱的,你可以装作退却。让对方乘机逼过来,并且让他完全进入自己事先设好的圈套,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他反击。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突然对周总理提出一个问题:“中国有没有妓女?”可以说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声誉,甚至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按照常理思维,回答当然应该是“没有,绝对没有!”。周总理却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圈套,微笑着对那位记者说:“有”,全场马上发生一些**,所有的记者都把脖子仰起,期待下面更“精彩”的答案,谁会想到周总理把话头一转,意味深长地说:“在中国的台湾”。回答得多么巧妙,一箭双雕!
当对方的问题很难回答或发问的角度很刁,你回答肯定、否定都可能出错时,那就不要回答,你可以把问题再还给对方,将对方一军。
比如,有一个国王故意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聪明,不知是真是假?如果你能数清天上有多少颗星星,我就认为你聪明。”阿凡提说:“如果你能告诉我,我骑的毛驴有多少根毛,我就告诉你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这种技巧就是给予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回答,看起来与对方的问题不相干,但实际却把问题还给了他,使对方不能对你再进行无理的刁难。把这一招用在与不讲理的同事周旋上,可谓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