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宴会要注重礼仪(1 / 1)

政务宴会的参加者多为政府官员,有的时候还包括一些社会名流。这样的场合一定要保持严谨,我们需要在宴会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亲友聚餐、商务会谈,都可以融进个人的特色,但是在政务宴会中,最好还是中规中矩,遵守礼仪,表现得落落大方。

参加政务宴会一定要重视政务礼仪,它既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礼仪文化传统的产物,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一个良好的契机。政务宴会的礼仪作为政务礼仪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是公务人员应该熟知于心的,对于一些经常和政府官员打交道的商界精英来说,也需要了解一些,以备不患。

1.称呼要得体

政务场合可以使用以下五种称呼方式:称呼行政职务;称呼技术职称;称呼职业名称;称呼通行尊称;称呼对方姓名。这些称呼方式在政务场合是被广泛接受的,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四种错误称呼,都是公务员平日不宜采用的:庸俗的称呼;他人的绰号;地域性称呼;简化性称呼。

此外,还有初次会面中的不适当称呼:

无称呼——没有称呼,就直接跟对方开始谈话是非常失礼的行为。

不适当的俗称——有些称呼不适宜正式政务。“兄弟”、“哥们”等称呼,显得档次不高,缺乏修养。

不适当的简称——“南航”是南方航空公司还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方性称呼——北京人称人师傅(出家人),山东人称人伙计(打工仔)。这种地方性称呼在政务宴会场合都是不合适的。

2.言谈要把握分寸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句话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宋代柳宗元有一句名言:“言而无实,罪也。”柳公把那些空穴来风的话,也就是不负责任的话视为犯罪,真可谓谨记箴言。凡夫俗子也好,商人官员也罢,长于“说”并没有什么不好,关键是要实事求是,言谈举止把握好分寸,管好自己的嘴,唯其如此,你才会在交际场合表现出成熟稳重的一面。

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别人无意说出的话,本来是没有什么恶意,但你可能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伤害。即使你自己知道对方只是无意或口误,但你还是疙疙瘩瘩的。推己及人,有时自己无意说出了一句话,可能就会触犯到对方的“禁忌”,所谓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政务场合一定要谨言慎行,说每一句话之前都要三思再三思,想想有没有可能冒犯对方,话里面有没有什么歧义。虽然看起来,这种办法让人觉得备受拘束,但是比起说错话得罪人,这又算得了什么?

3.帮助别人体面地下台阶

在职场上和日常的社会交往中,你不妨学一点给人下台阶的技巧。人人都爱面子,你能适时地为陷入尴尬境地的对方提供一个适当的台阶,不仅能使你获得对方的好感,而且也有助于你建立良好的职场和社交形象。政务宴会的参与者一般都是达官显贵,你要是帮助别人消除尴尬,对自己是大有好处的。

为什么在政务宴会场合要特别注意为对方留面子、注意给对方“下台阶”呢?这是因为政务宴请是一个隆重的场合,表现得体能够给自己带来正效应。所以,每个人都展现在众人面前,因此都格外注意自己的社交形象和自己所代表团体的形象。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他如果因为一个小错误而下不来台,内心的焦急和懊恼是可想而知的。而此时,你伸出援助之手,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心,他会对你产生更强烈的好感。

政务场合是一般人很少有机会参与的,如果你有幸参与到这样的宴会,一定要注意遵守政务宴会礼仪,管住自己的嘴,为个人也为自己的团体争得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