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经常对女儿说的一句口头禅是:“顾好自个儿,别的啥都别管。”
有一次,女儿在学校里跟同学吵架,挨了老师的批评,妈妈怒不可遏地冲到学校,骂了女儿的同学不说,还把老师大骂一顿,最后又与被骂同学的妈妈对骂好久。
自此以后,孩子在学校里越来越骄横、无人敢惹,得了个“小夜叉”的称号,而她的妈妈也被冠以“母夜叉”的“美誉”。
还有一次,母女俩在电视里看到一位热心人把一个被车撞倒的老人送到医院,最后却遭老人诬陷的故事,妈妈郑重地教育孩子:“看到没有,好事不能做。”
可以预见,在这位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女儿长大以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种缺乏正确是非观念的教育方式无疑是错误的。
但是,父母自身拥有正确是非观念就能教出好孩子吗?那也未必,还要看父母以什么方式教育孩子。
子女可以从父母的模范行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吸取很多有益的营养。爸爸、妈妈毫无疑问地承担着培养孩子道德意识的责任。所有的育儿理论已经说了无数遍:父母实施教育的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自己给孩子做个表率。举个例子,如果某父母当着邻居的面大大地夸奖对方的孩子,而回到家关上门就说“这个小孩简直就是傻瓜一个”的时候,你还怎么能够让孩子成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呢。
孩子拥有超强的模仿力,当然,孩子的模仿力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可能会模仿大人好的行为举止,也很可能会模仿大人不好的生活习惯,而决定孩子模仿好坏的还是大人。
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改掉自己不好的行为和习惯,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内心,让孩子在反复模仿爸爸妈妈行为的同时,把自己养成自己懂礼数的好孩子。
有个9岁的女孩,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一次,妈妈的朋友来家里玩,因为是夏天,天气比较热,这位女士赶快从冰箱中拿出西瓜招待客人。切开西瓜之后,孩子自己先拿了一块去吃了。因为西瓜切的块儿比较大,孩子不好拿,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妈妈因为忙着招待朋友,便对孩子说:“宝贝,将地上的西瓜扔到厨房的垃圾筐里,等会儿妈妈再擦地。”可女儿竟然置若罔闻,转身就去自己房间里玩了。
朋友走后,妈妈觉得女儿当时的表现很不礼貌,不管怎么样,在客人来家中的时候不应该这么无礼。她质问孩子为什么这样不听话,不将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女儿却理直气壮地说:“那次在超市,你将超市的衣服弄到了地上,你也没有捡起来!”女儿委屈地继续说,“你能不捡起来,我为什么就不能。还有一次,爸爸带着叔叔来家里吃饭,妈妈先吃的!”
妈妈听完女儿的话,恍然大悟,后悔不已,原来女儿的这些行为都是在模仿自己,原来自己存在这么多的缺点。于是,妈妈没有再责备孩子,而是想到了改变自己。从那之后,妈妈每次都会将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在超市,发现别人将东西弄到了地上,她也会帮着捡起来。
这孩子家住在一栋家属楼里,同楼层住着好几户人家,他们共用着楼道、厕所和厨房,因此打扫公共卫生成了大家分内的事。从那天起,妈妈经常主动地打扫楼道、厨房、厕所的卫生,还特意买了刷子、纸篓等卫生用品,毫无怨言。
有一天,孩子又看见妈妈在打扫公共卫生,就对她说:“妈妈,您真傻。自己掏钱买刷子、纸篓,让大家公用,还经常倒纸篓、扫楼道。这些别人都没干,您为什么那么积极呢?”妈妈乘机教育女儿:“为大家服务是应该的!”孩子没再说话,可表情还是有些不服气。
有一天晚上,孩子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钢笔没有墨水了。她在家里找了一会儿,发现墨水已经用完了。此时天色已晚,商店早就关门了,怎么办呢?作业还没写完呢?孩子焦急地望着妈妈,妈妈也感到无可奈何。正好住在隔壁的阿姨来串门,知道孩子要用墨水,就立刻说:“墨水用完了吗?哦,不要着急,我家有。”说完,赶忙走了出去,不一会儿,她拿来了一瓶墨水,笑着对她们说:“这墨水你们先用着,等我们要用的时候再来拿。”
妈妈认为这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于是她故意对孩子说:“这个阿姨真是太傻了,将墨水送给了别人,她能够得到什么好处呢?”听了妈妈的话,孩子愣住了,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忙说:“妈妈,阿姨是好人,这叫互相帮助。”
妈妈见孩子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非常高兴,又乘机说:“孩子,你说得对,许阿姨身体不是很好,而且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李阿姨家有个3岁的孩子,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赵奶奶年纪大了,儿女都在外边,没人照顾。远亲不如近邻,谁家有难处,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尽量帮助他,而不能在一些小事上计较太多。”
听了妈妈的话,孩子惭愧地低下了头,红着脸说:“妈妈,我错了,以前太没礼貌,太自私了,请您原谅。我以后一定要多帮助同学,决不让您失望。”
从那以后,女孩真的变了,彬彬有礼不说,还经常帮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这完全可以用来比喻父母对孩子的身教。在这个世界上,孩子通过模仿而学习,他们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正是父母。
因此,家长要求孩子相信的,自己必须相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全面发展,自己先要活到老、学到老;要求孩子少年早立志,自己的人生就不能没有奋斗目标。
我们很难想象,一位终日喝酒、打牌、“筑方城”的父亲,或一位每天把大量时间花在穿戴打扮、逛商场上的母亲能给孩子做出勤奋学习的榜样;我们也很难想象,一对连自己父母都不愿赡养的爹妈能教会孩子关心和爱;我们同样很难想象,整天琢磨怎样占人便宜的父母能培养出孩子健全的社会属性……为了孩子检点自己的言行,为了孩子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了孩子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为了孩子努力去拓展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让孩子在自己身边学会做人,父母必须先修正自身,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
教养的秘密
对于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根本没想那么多,不知道孩子会模仿自己所有的行为。
但是当爸爸妈妈无意之间发现自己的孩子没有遵循应有的礼貌的时候,应该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什么样子的。如果自己存在类似的缺点,那么还是赶快要求自己改正吧。
通过孩子天生的模仿行为来改变孩子,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