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过分高估孩子,以免她自恋成病(1 / 1)

苗苗妈问刚上幼儿园的苗苗:“谁是你们班最漂亮的女生啊?”

苗苗非常肯定地回答:“是我!”

苗苗爸问苗苗:“谁是咱们家最好的那个人?”

苗苗当仁不让:“是我!”

苗苗爸和苗苗妈相视一苦笑,这丫头从小就这么自恋,长大可咋整。

——很多家长在这里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不经意间混淆了“自恋”与“自信”的概念。但事实上,幼年的孩子大多是不懂什么是自恋的。

自恋,说白了就是极其地自我陶醉,盲目地自我崇拜,时刻感觉自己都在巅峰状态。

而小孩子的自恋并非如此,他们的自我表现更多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就是觉得“我很棒”,可很多家长误以为这就是自恋。

不,不是的。

如果你去幼儿园问那些小朋友:“你们班最招人喜爱的小朋友是谁啊?”

他们都会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用怀疑,就是自己。

就像女孩都认为自己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小公主一样,孩子在幼年时期几乎都“自恋”得不得了。

如果我们称其为“自恋”的话,那这种“自恋”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

孩子们在幼年时期,所建立的“我是最棒的”心理认知,是自我意识生长的必然结果。

换而言之,这种自恋是小孩应该有的自信,他们应该“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就是最好的存在,认为自己可以凭借一己之力将所有事情搞定,虽然这种自信有盲目自大之嫌,但孩子正是在这种不谙世事的莽撞之中,学会认清了什么是成人世界。

但是,自信往前一步,就是自恋。

有科学研究表明,孩子进入小学以后(8岁左右),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恋倾向。

也就是说,倘若在这个时期,父母忽略了引导,甚至传递了错误的思想,那么孩子的自我认知,就可能出现严重障碍。

以下场景可能父母们都很熟悉:

“走开!我根本不需要你的帮忙,你算老几啊!”子瑜对表示愿意帮助她讲解难题的同桌大声嚷道。

“我的古筝已过6级了,这次晚会应该由我先上台演奏。为什么让海燕上?她学古筝才几天呀!”高二(一)班教室里,传来了张小斐歇斯底里的喊叫。

“陈老师每次上课都点我回答问题,每次都表扬我,你们都不行!”陈婉回答完问题,藐视地扫视了一下教室。

“和杨颖交朋友?不可能,就她那个蠢样!”徐娇对李娜说。

……

注意,这就是自恋的苗头!

当然,我们不能在特定的场景中对孩子妄下结论,发现女儿说一些狂妄自大的话就断言她“太自恋了!”心理学上自有一套对自恋程度的评估,我们来对照一下:

1.当受到外界批评时,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愤怒或者感到耻辱;

2.喜欢对自己进行过度包装和夸大,希望别人特别关注自己;

3.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喜欢的、关注的事物,才是全世界最好的;

4.对事业、理想、爱情、权利,一直抱有严重脱离实际的幻想;

5.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理应享有比他人更好的待遇或特权;

6.同情心严重缺失,不会也不愿意体察别人的感受;

7.嫉妒心极强,或总以为别人在羡慕、嫉妒、诽谤自己;

8.喜欢展示自己,喜欢频繁照镜子,喜欢欣赏自己的身体;

9.相信自己是个天生的领导者,认为自己就应该是他人权威的化身;

10.喜欢对他人颐指气使,在同龄人面前总喜欢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再次提醒大家注意,如果你家女孩具备以上5种特质,那么她非常自恋无疑。

严重自恋的女孩,她们总是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认为自己尤其与众不同,对外界赞美渴求成瘾,她们往往缺乏自控,争强好胜,冷漠刻薄,没有爱心。

严重自恋的女孩,她们不会有开阔的心胸,她们不仅看不起别人,而且还会迷失自己。

严重自恋的女孩,通常也很难获得美好的友情和爱情,因为她们爱的人只有自己。

当然,我们的孩子仍在成长中,她们的心理和品性尚未定型,仍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只要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做好教育细节工作,孩子的自恋顽疾就可以被治愈。

想要治愈孩子的自恋顽疾,我们先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孩子的自恋因何而起?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孩子的自恋倾向,大多与家庭环境等有关。

比如,孩子在幼儿时期,父母对孩子过分亲昵,孩子的心里就会出现自恋倾向;

又比如,孩子进入童年时,缺乏与外界同龄人的接触,一些父母阻止孩子去结交同龄朋友,导致孩子孤独地度过童年,这样也有可能使孩子产生自恋的倾向;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一些父母全方位多角度无孔不入的赞美,正是孩子自恋的罪魁祸首。

看到这点,可能有些父母又要费解了——难道赏识孩子也有错吗?

不,我们是提倡父母多多夸奖孩子的,如果孩子能够从父母那里不断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他们的世界将充满自信和阳光。

但是,中国有句老话讲“过犹不及”,如果我们严重违背事实真相,彻底脱离孩子实力,毫无界限、不讲分寸地去夸奖,这种夸奖就会变成肉眼可见的伤害。

不管孩子做事是否到位、方法对错与否,家长全是赞语,压根不去引导孩子认识错误和不足,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我就是无所不能”,因为爸爸妈妈就是这样说的。

孩子因而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正确的,所以当他听到批评或者不同意见时,常常会反应异常激烈。

他们因为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人际关系往往非常糟糕。

成年以后进入职场,他们因为无法接受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或不同意见,不仅心理会频频遭受重创,会在职场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我们必须认清一点:孩子幼年时的自我陶醉是正常的、被允许的、有正向作用的,但父母从头至尾十几年如一日的过度赞美,则会让孩子在自我赏识中过分陶醉。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做,才能不给孩子严重自恋的机会?

第一,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父母应该多关爱女儿,不要让女孩有孤独感、失望感,否则会使孩子变得冷漠,从而不愿接近别人、相信别人,因此产生自闭或自恋心理。当然,也不要溺爱孩子。

第二,要讲究正确的教育方式

发现女儿有自恋倾向后,父母要先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并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多结交有益的朋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去发现别人身上的美与善良,发现别人的优点与特长。这样,孩子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开阔了心胸。当孩子敞开心怀去接纳别人时,就不会再自恋,不会再对别人产生厌恶感了。

第三,表扬要有根据,有尺度

孩子需要表扬,但是表扬要适度,要有节制。如果父母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当着孩子或他人的面称赞、宠爱自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孩子从小就自视甚高,这常成为孩子自恋心理产生的基础。所以,父母在表扬孩子时要有分寸,不能够夸大,更不能因为孩子有一次不错的表现,就每天都表扬。

第四,鼓励孩子多结交同龄的朋友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如果家长不但不为孩子结交朋友提供条件,甚至还加以阻挠,就会促使孩子自恋心理的产生。相反,让孩子多结交朋友,让孩子看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有超过自己的地方,这样孩子的自恋心理就会减弱。

第五,不要在言语中把孩子放置在别人之上

对绝大多数父母而言,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最特别的,但给家长们提个醒,这一点应该只对你自己有效。女儿在某一方面突出,或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多多肯定她,表扬她的具体表现都是必要的,但不要强调她比别的孩子更优秀,类似“你们班上,就你最有艺术天赋”这类的话最好少说,否则孩子就会认为“我就是最好的”。

教养的秘密

客观地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恋。

但过度自恋一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非常大的困扰,所以别给孩子埋下那颗傲慢自大的种子。

当女孩在你的引导之下,逐渐学会了客观认知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她也就慢慢成熟了,这个过程很微妙,也很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