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6:融入人群,并喜欢他们(1 / 1)

当今世界,人们互为毗邻,地铁站人潮汹涌,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讨厌人群并试图远离人群很不现实。

厌恶人群的人

这些人讨厌所有的人,讨厌他们从没见过的总统,也讨厌他们天天见到的隔壁邻居。他们从不夸奖别人,有的只是贬低和嫌恶。不成熟的心态让他们自我隔绝。但是事实上,他们必须生活在充满人的世界里。他们和外界接触的程度,取决于他们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

我有一个病人升职了,主管一个6000人规模的制造工厂。后来他病了。在开始的时候,他会突发性地颤抖,四肢无力,头晕呕吐。他和一个助理共用一个办公室,每次他走进那里就会有这些症状。发展到后来,他在家只要一想起办公室,就会头晕呕吐。他的体重也随之下降。因为这,他和妻子都觉得他肯定是得了癌症,而且时日不多了。

其实,病症的根源就在于他不喜欢那个助理。他说:“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我就很讨厌他。我不喜欢他的发型,不喜欢他吹口哨的样子。我也不喜欢他每次说话都以‘听着’开始,然后以‘你不知道吗’结束。”

进一步询问以后,我发现他根本不喜欢任何人。他不喜欢他的父亲,不喜欢他的母亲,也不喜欢他的兄弟姐妹。他根本不在乎他的妻子。一句话,他谁都不喜欢。

后来,他试着去发掘那个同事的优点,还带那个同事一起去喝啤酒,竟然就慢慢康复了。

很多人的抱怨都是出于他们对别人的厌恶。我曾经让一个病人把他讨厌的人列成单子,因为他看起来真的有很多抱怨。结果他把纸的两面都填满了。

在单子的最上面他列的是:嚼口香糖的人。“我受不了别人嚼口香糖,”他说,“那让我恨得牙痒痒。”他单子上的第二项是:“我老婆坐摇椅。每次她摇的时候,我真恨不得跳起来,冲下去朝她大吼一通。”他还列了:“我的女儿弹钢琴。”诸如此类。你可以想象因为这些抱怨,他的家庭生活有多可悲。

厌恶别人实质上是幼稚

这种厌恶实际上就是小孩子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这些可悲的人总喜欢躲在自己的壳里。他们从不交朋友,或者刚开始交朋友就放弃了。对于这,他们总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他们觉得那些人根本就不懂怎么交朋友。被孤立后,他们就开始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慢慢地忧郁症和深切的自卑感就出现了。忧郁、自卑,再加上对别人的厌恶让他们过得很可怜。

喜欢人们,并积极地与别人分享经历是快乐生活的源头。只有与别人分享快乐——与同事、邻居、家人分享快乐,我们才能真正快乐。根本没有所谓的“个体”存在于这个社会中,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如果我们国家里所有人,都从今天开始将自己与外界隔绝独自生活,一年以后,估计就只剩几百个人活着了。

有意识地融入人群,并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部分,这是成熟的重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