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吹口哨的“文混子”(1 / 1)

三国绝对很有趣 李飞 544 字 2个月前

阮籍这个人一向蔑视礼教,好酒,醉后便睡在卖酒的美妇身旁,因其行为怪异,美妇的丈夫也不认为他有什么不轨。

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按照礼教,男女有别,他不得去送行,可阮籍不仅为嫂子饯行,还特地送她上路。一些道学夫对此指指点点,阮籍满不在乎地说:“孔孟礼教,与我何干?”

还有一次,他听说隔壁有一未嫁之女因病夭折,竟也不顾世人议论,跑到灵前大哭一场,尽哀而还。

一天,阮籍和友人在下棋,忽然有人来报其母去世,友人知其事母至孝,力劝他速速回家,阮籍则坚持下完棋,然后饮酒三斗放声大哭并吐血。母亲去世,他并不特别安排丧事,友人裴楷前来吊唁,却只见阮籍醉卧在地,裴楷依礼教跪地哭悼,哭完就走,也并不在乎阮籍对他的不理睬。

阮籍常用白眼对付礼俗之辈,用青眼接待知音。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翻着白眼,致使嵇喜不快而去。嵇康知道后,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情,就干脆提着酒坛挟着琴去看他,阮籍果然高兴。

阮籍在服丧期间,依然无视礼法,我行我素,参加司马文王的宴会,喝酒作乐,但他这些无视礼教的行为在当时却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认同。

阮籍曾到山东的东平游玩过。一日,他漫不经心地对司马昭说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司马昭立即让他到东平做官。

阮籍骑着毛驴到了东平衙门,发现办公之地全由层层的墙壁隔开,官员彼此不便沟通,办事效率极低。阮籍于是下令拆了所有墙壁,办公环境一下大为改观,宽敞明亮,官员也不再敢偷懒,效率大增。做完这一切后,阮籍在东平逗留十来天后,就骑着驴儿回到了洛阳。

拆墙办公是阮籍一生唯一一次在官场上做的实事,李白曾作诗称赞道: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阮籍嗜烈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即吹口哨。

据《世说新语·栖逸》记载:阮籍吹的口哨声可以传到几百步远。一次,阮籍去拜访苏门山中的一位真人,他对着真人谈天说地,激扬文字,可真人却似听而不闻,一声不响,连眼珠子都不动一下。

阮籍无奈,就干脆对着真人吹起了口哨,这下真人开了尊口:“请再来一次。”阮籍再次长啸,然后就下山了。

到了半山腰,山谷中忽然回**起悠扬的啸声,阮籍抬头望去,原来是真人在长啸不已,幽妙和谐。受到真人啸声的感染,阮籍写出了著名的《大人先生传》。

继阮籍后,吹口哨便在士族青年中流行起来。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阮籍的这种狷狂逐渐被他自己掩藏起来。

他和“竹林七贤”其他诸人一样,都对当时混乱的政治感到厌烦,亦都不喜欢攀附权贵。但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像他们这种声名在外的人,自然成了政客们“招贤纳士”的首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