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玉露,一相逢(1 / 1)

那一年,“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来到繁花似锦的上海。

张伯驹,父亲乃清朝最后一任直隶总督张镇芳。当年,张镇芳不仅是清末大官,还是一名富商。中国四大银行之一的盐业银行,就是他创办的。

所谓“锦衣玉食”说的就是张伯驹这般,不过,他自己亦聪慧。查史料可知,他7岁入私塾,9岁即可写诗作词,素有“神童”之称。后来,他因着自己的才学及家世,被列为“民国四公子”之一。

只是,官宦世家出身的他见惯了政治的残酷,转而寄情诗词歌赋,对琴棋书画、京剧等传统文艺如痴如醉,对政坛要职意兴阑珊。因此,他成了“中国现代最后的名士”。

曾有人描述那时的他:“面庞白皙,身材颀长,肃立在那里,平静如水,清淡如云,举手投足间,不沾一丝一毫的烟火气。”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正似他这般。

如此清风朗月的他,彼时任盐业银行总稽核,到上海来查账。实际上,这个差事于他是虚衔,爱好书画收藏、京剧、诗词的他,骨子里是个浪漫的文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文艺人,所以他并不管事,只是来做个样子。

他到达上海的第一天,就来到了欢场。

潘素,恰在那处迎客,于是,眼波流转里,两人就此情愫暗生,仿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翦水双眸,深情脉脉。面对如此良辰美景,他挥笔写就一联“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从此,他笔下风花雪月的诗词就只与她有关,他亦只对她一个人有情。

“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

民国佳人潘素

有生岁月,她就这么逢着了她的良人。

从此,可执手,可白首。

彼时,她18岁,他已35岁,且有妻妾三房,可那又如何?他是如此温润如玉的人,给她安慰,亦给她爱情。她是拼了余生都要对他好,爱他,给他柔情的。

这样的两人,就此陷入你侬我侬、蜜意胶着的爱情里。

只是,他们的爱情惹怒了一个人。

原来在他之前,臧卓已和潘素有了婚约。臧卓乃国民党中将,金钱权势皆有。一怒之下他便将潘素软禁在上海西藏路的一品香大旅社里。情痴似他张伯驹,竟然托朋友买通了守在酒店门外的卫兵,将她带走。

月黑风高,他们这一对私奔的人儿,火速离开。

不久,在苏州,张伯驹终迎娶了他最心爱的人——潘素。洞房花烛夜,她褪去礼服,现出一身洁白素衣。他惊奇地问道:“大喜之日,何着素装?”

她幽幽答曰:“洁白如素,是我的本色啊!”

是的,红尘阡陌,幸而遇到你。从此她要将自己纯素的底色交付于他。

自此,万家灯火里,他们要做世间堪称神仙眷侣的夫妻,珠联璧合,琴瑟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