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暖情的,冰冷的家(1 / 1)

张家的祖上,是一个庞大的富甲一方的家族。

只是常言道,富不过三代。到了萧红的祖父张维祯这代,祖辈创下的家业开始衰落,但也还算殷实。

萧红的父亲张廷举,并非祖父的亲生儿子。他们本有儿子的,只是不幸夭折,加之女儿依次出嫁,寂寞对望的夫妻俩因膝下无子承欢而心慌不已。为了老有所依,他们便在族中过继了一个男孩以备养老之需。

最后,他们选中了堂弟的第三子张廷举。

或许,过继来的人,血脉里有浓浓的疏离感,所以渐渐不在意家庭的温情。因此,小小的萧红从未在他那里得过一丝一毫的温暖。

他,亦成了萧红最初的疼痛。

萧红

因着张家的殷实家境,父亲自小接受了新式教育,但他骨子里却仍是个旧时的人,他的婚姻最后仍还是由养母说了算。经媒妁之言,他娶了母亲看中的姜家的大女儿,即萧红的生母姜玉兰。

母亲是一位精通文墨的闺秀,相貌姣好,气质不俗,是个精明利落的女子。不过,于萧红而言,她和父亲二人均是无情。

他们俩,一个是痛,一个是伤,谁都未曾给过她温暖。

父亲是不懂亲情、失掉人性,冷酷、冷漠、贪婪的人。这样的父亲,对待萧红亦是冷淡至极,动辄还会给她一阵拳脚。所以,他使得萧红的童年变成了令人不寒而栗、隐随一生的梦魇。

没有父爱的同时,母爱于她亦是稀薄的。

母亲姜玉兰虽熟读经书,却跟祖母一样,极为重男轻女,故而对萧红从来都冷淡至极。本无父爱所依赖,母爱亦仰望不到,这样的童年真的让人心生绝望。在后来的岁月里,在萧红的文字中,她常常会讽称母亲是一个“恶言恶色”的女子。

得不到母爱也就罢了,小小的她最后还失去了母亲。

现实总是如此残忍。

母亲逝去三个月后,父亲就续娶了。这一次,继母对她的冰冷态度更为刺骨。那女子,倒是不打不骂,只是客气,客气到拒人千里之外,这样的冷若冰霜更让人心生寒意。

所以,在成人后的萧红的世界里,有的只是淡漠的母爱。世人皆言母爱温暖,于她却感受不到,没有任何神圣和愉悦。或许因此,后来她才会有两次抛弃亲生孩子的举动。母爱的缺失成了恶性的延续,她未曾得到,亦学不会给予。

在没有父母抚爱、没有温情的悲伤童年里,所幸还有他在。

他就是萧红的祖父。

萧红出生的时候,他已进入暮年,可他是个难得的心地善良的老人。幸而有他,萧红的人生底色才不全是灰暗无光的。

他很疼爱萧红。从她蹒跚学步开始,他便带着她房前屋后地转悠。堂前檐下、前院后园,皆留下了祖孙二人欢笑嬉戏的身影。正是因为他的存在,小小的萧红,才拥有了可以回味一生的如歌时光。

于萧红而言,善良慈祥的祖父是影响了自己一生的人,关于祖父的点滴回忆,亦是给予她片刻陶醉的源泉。虽然祖父在她18岁时就离开了她,但和祖父相处的欢愉时光,却经久地回旋在她的心海深处。

幸好,在那无关爱、无呵护、无暖情的灰暗岁月里,有一个如此爱护她宠溺她的人,给她以温情的补给。

不然,萧红的人生该会灰暗到怎样令人窒息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