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打造可以投入的环境,并善用手、脚与嘴巴,(1 / 1)

相信大家都知道读书必须投入,投入是一个人全神贯注在一个活动里,达到极致时自然出现的感觉。投入一件事情时,首先,周遭的声音会消失,接着颜色消失,仿佛时间静止了。运动选手或处于生死关头的人会有这种体验:只想着一件事,心中容不下其他的杂念。

有能力完全投入某件事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投入。然而书念不好的学生,通常就是只有身体坐在书桌前,脑子里却在胡思乱想。

若要打造出可以投入的环境,关键在于明确的目标、明确的规则与迅速的回馈。当人面临稍微困难的问题时,如果能拥有前述的条件,就容易变得投入,不容易感受时间的流逝。虽然有些辛苦,需要消耗许多精力,但日后回头来看,会是非常愉悦的经验。

投入的重点在于缓慢且长久的思考。在书桌前思考固然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投入也很重要。思考时要将所有时间及活动都与问题联系起来。必须从多方面深入思考。睡觉前要思考,睡觉时要思考,睡醒后也要思考,吃饭与上厕所时都要思考。不是只专心思考10分钟,而是一整天、一整周、一整个月都要专心思考。拓广思考的范围,就能使日常生活变得单纯。

无论是人生难题、数学问题,或是想不透的哲学思想,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大脑就会记住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就会采取全面动工的姿态。经过长时间思考后,大脑会认为这个问题攸关生死存亡、必须优先解决,下意识会为了获得创意而开始适当地组合储存于大脑中的长期记忆。

读书要投入,必须不断聆听自己的录音内容,不断思考。学习时,睡前30分钟要整理一整天学到的东西。如此一来,大脑会将睡前学习的东西储存成长期记忆,能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投入的力量结合睡眠时,威力更为强大。持续想着问题,即使入睡后,大脑也会产生惯性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大脑在睡眠中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时,就可以使用广大的无意识领域,让大脑在无意识中接触这个问题。之前经历过的那段缓慢、长期的思考,就是为这个阶段所做的暖身操。

和投入同等重要的,是要多使用手、脚与嘴巴。手和大脑的许多部分都有关联,甚至被称为第二个大脑。韩国人头脑聪明是因为使用铁筷。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和岭南大学医院曾针对20名成年男女做过实验,让他们使用铁筷、木筷和叉子来夹豆子,结果发现,使用铁筷时大脑活动最为频繁。研究团队让试验者使用铁筷、木筷、叉子在两秒内夹起小黑豆,结果显示,使用木筷时,大脑的活跃程度比用叉子多24%,使用铁筷时,大脑的活跃程度比用叉子时多了100%。

这三种餐具都能刺激大脑里管理动作计划和执行的部位,但使用铁筷时,参与视觉注意力的大脑额叶会非常活跃,负责计划和执行动作的大脑部位的活动量也会比使用其他餐具时更大。

MBC(韩国文化广播公司)制作的《启发孩童大脑的101个秘密》中,在“搓搓手掌抓一抓”这一集里做过很有趣的实验:让小学生在拿铁筷夹豆子15分钟后做数学考卷,和直接做数学考卷的学生互相比较,发现铁筷组的成绩明显更好。另外,在考试前先按摩手部并做一些简单的手部运动,数学成绩也会比没做手部运动的同学好。

读书读到很累、很无趣时,可以做做手部运动,或是用铁筷夹豆子,这些方法都可以提升专注力。建议左、右手要轮流交换,做10~30分钟最好。

另外,读书时可以赤脚,也可以一边光脚走路一边看书。还有,使用嘴巴也对读书很有帮助。手部、脚部和嘴部有很多神经,因此当这些部位活动时,可以刺激大脑活动。主播背稿子时都会朗读背诵,因为发出声音时记忆会更深刻。

独自念书时,和自己进行哈柏露塔非常有效。我们可以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同时对自己提问,再自己回答。当然,自问自答时一定要发出声音,这样的学习方式比较有趣,不会无聊。大脑通常是开放的状态,发出声音问问题时,大脑会变得紧张,因此就能背得更快、记得更久。

除此之外,睡觉前的时间非常重要。大脑在进入睡眠时,会整理脑中的信息,整理出哪些记忆需要丢掉、哪些需要留下,因此睡觉前获得的信息,会在大脑里储存得更久。

犹太人通常会读睡前故事,睡前故事可以发挥强大的威力,理由也在于此。犹太父母在孩子睡觉前会进到孩子的房间讲故事,和孩子聊天,然后再做睡前祈祷,哄孩子睡觉。如此一来,孩子就能长久记住从父母口中听到的内容,尤其是父母的爱。因此,他们不会怀疑父母的爱。因为有被爱的信念,犹太人无论去到何处,都能自信地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