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有明确理由,学习不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1 / 1)

孩子必须拥有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才能把书念好,否则无论父母怎么唠叨,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动自发投入学习,学习才会持久。如果缺乏内在动机,没有激起持续学习的动力,便无法达到“一万小时的淬炼”(3)。

使孩子自动自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孩子的大脑。有些孩子的“大脑奖赏机制”很发达,完成某件事并得到奖赏时,便会产生能量;有些孩子重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希望获得肯定的强烈欲望,因此只在获得赞赏时才会产生能量;有些孩子的能量很强,会不断以好奇心和探索能力驱策自己前进;有些孩子只要给他目标,他就会理所当然地视为本分,尽心竭力地往前冲。

虽然主动学习比被动学习更有效果,但重点并不在学习本身,而是当学生明白目前的学习有意义时,才愿意对学习投入身体和精神上的能量,才能积极地学习。

所谓“深度学习”,是指自我教育、理解与创造新事物,并寻找隐藏在表象底下的意义。这样的意志从内在欲望产生,同时也会激发欲望。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在几年前做过一个心理实验,试图寻找动机和奖励之间的关联。他们给24名学生由7个积木组件拼成的索玛立方体(4),让他们组合出各种形状。组合这些积木的方法有无数种,但实验时必须一次就组出特定的形状。学生依序来到心理研究中心报到,单独进行这个奇妙又令人着迷的游戏。

学生第一次来时,拿到了四个图案,他们努力利用索玛立方体拼出那些图案。几分钟后,实验人员离开房间,透过玻璃门观看学生,观察在身旁没有人给予激励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单独玩多久。桌上摆着《时代》《纽约客》与《花花公子》等杂志来**他们。

几个星期后,学生再次来到研究中心进行相同的活动,只是这次,实验人员将一半的学生分到A组,在拼对图案后给他们奖金。和上回一样,实验人员离开房间8分钟,结果一如所料,不知道给奖金这件事的学生,玩的时间和之前一样久,但是A组的学生则苦苦研究索玛立方体,拉长了玩立方体的时间。

再经过一周,第三次实验所发生的奇妙现象,让人确实看到学校如何抹杀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有创意的人应该如何避开那样的厄运。心理学家告诉A组学生,以后不会再发奖金了。实验人员离开座位8分钟后,在之前实验中拿过奖金的A组学生,突然就失去了组合立方体的热情,投入组合的时间明显减少。而没有得到任何外部奖励的学生,仍像以前一样拼着立方体。

从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及其他社会心理学者做过的许多研究中,都能得出一个结论:外部动机反而会使人失去兴致,尤其是当自己感觉被这些动机操纵时,会更加没有动力。在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的实验中,可以看到获得奖金的学生失去了兴致,但心甘情愿执行任务的学生却依旧坚持不懈。这样的研究结果具有重大的意义。孩子带着期待和好奇心到学校上课,当学校向孩子抛出一堆外部奖励时,会彻底毁掉孩子的内在动机,使孩子在小小年纪就意识到必须用读书获得好成绩,有种丧失自主权及任人操纵的感觉。

成功人士几乎都不是因为外在动机,而是由于找到了内在动机,亦即从自身寻找到必须学习的理由。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天资和视野,通过内省找到可以燃烧热情的对象。他们的共同点是,小时候好奇心旺盛,有很多疑问。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无论处于何种领域,都会深入探讨。此外,他们也体验到精神能量的神奇,能在寻求创意的过程中获得喜悦。

他们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明白为何别人可以享受特别成就带来的好处。虽然偶尔也会受世事折磨而跌倒,但比起执着于学问名声的外部奖励,他们更努力追求单纯学习的快乐、创意能力的成长,以及对社会的参与,因此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人会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努力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找出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的场所和思考方式。

自我管理的人明白教育的主人是自己而非别人,就可以更接近成功。有机会学习固然是先决条件,但有了机会后,还需要可以持续学习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