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学校该教的是合作,不是竞争(1 / 1)

2002年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的调查显示,韩国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指数仅在30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中排名第24位。学习效率指数是用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的得分除以学习时间所得到的数值。数值低,表示就学习时间而言,学习效率相对低。

根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数据,韩国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是49.43小时,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平均时间33.92小时多了15小时以上。韩国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中测出的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这虽然是很重要的事实,但韩国学生坐在书桌前的时间原本就长,当然会有这样的成绩。效率排名很低,成绩却名列前茅,表示韩国学生在学习方面很笨拙。

有一个词叫作“老师男孩”(teacher boy),是指没有老师带领就无法自己学习的学生。韩国学生年级愈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愈差;补习班上得愈多,自我学习的能力愈低。过度的补习教育反而拉低了真正的学习能力,如果太依赖单方面的“灌输教育”,孩子会逐渐丧失思考、吸收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竞争讲求的是学习效率,而非青少年脑袋里的知识量有多少。能以最少时间完成最多的智力活动,才称得上具有竞争力。因此,“学习效率指数”排名落后,对于讲求效率的企业或老板来说,不是好事。

大家都知道自我导向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但是执着于竞争的学生和家长完全听不进去。如果不改变竞争式教育,自我导向学习只能流于口号。芬兰会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教育先进国家,是强化“协力合作”的结果,而不是因为竞争。将少数精英集中起来分班是错误的构想,让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一起学习,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在学校里多元发展,也适用于任何社会,因为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比起以录取分数高低来对学校进行排名而产生“多元化学校”,更重要的是要推行常态分校,让各式各样的学生共同学习,促进“学生多元化”。

学校是让学生学习如何与各种同学相处的地方。如果只让成绩优秀的学生一起学习,那就不是教育了。再者,若是功课好的学生都离开了,只剩下其他学生,学校又将变得如何呢?若将特定类型的学生抽离出来,学校系统将无法正常运作。多元化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必须以“多元化学习”,而不是“多元化学校”来具体实现。芬兰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与兴趣,提供各种学习渠道,因为在学校里可以遇到学习渠道与自己不同的学生,所以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

“多元化学校”会让学校之间产生排名,我们应该以常态分校的体制取而代之,追求“多元化学习”。其关键在于,政府应该将编纂教育课程的权限让给老师,老师再亲自掌握学生的程度,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课程。即使是同一个科目,也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这么一来,在常态体系里就能充分体现多元化学习。

芬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让老师自己编纂教育课程,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讨论近二十年的结果,因此无论政权在谁手上,都难以改变这个制度。

让老师自己编纂教育课程的背景是全社会普遍信赖老师。和一般的欧洲国家相比,芬兰老师的水平比较高,因此自信心也很强。芬兰能将在国外只有大学教授才享有的教育课程编纂权赋予老师,就是基于这样的信心和信任。

芬兰的学生填志愿时,最大的影响变量是“同学”,学生希望和比较要好的同学念同一所大学。当然,这可能是因为从哪所大学毕业、就读什么科系、找到什么工作,都不会引起太大的差异,才会出现这种现象。芬兰人认为,在学校里排名次不是教育应该有的行为。

竞争会使学生变成笨蛋,有竞争就无法避免出现排名,竞争会对教育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学校不是让学生竞争的地方,而是一个“教育合作组织”。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习到的,会比在竞争中学到的更多。因此,学校必须多加注意,避免形成过度竞争。首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会弱化思考力,使人缺乏心力做更深入的思考,也会丧失许多培养合作能力的机会。此外,在竞争中落后的学生,会承受非常沉重的压力。

这种压力是很严重的问题。读书原本是很愉快的事情,然而沉重的压力会使读书变成痛苦的事。当然,芬兰也知道邻国采用的是强调竞争的教育制度,他们不否认竞争具有正向功能,但是芬兰人认为将学生推入痛苦深渊的竞争,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到目前为止,芬兰排除竞争、强调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

芬兰自1917年独立后,就非常关心国民教育。芬兰人从独立前就高喊“教育是所有人民的权利”的口号,这也是芬兰延续至今的义务教育和统合教育等教育原则的根基。“统合教育”在韩国主要是指身心障碍学生和一般学生共同接受教育的理念。在芬兰,除了通用的意思之外,“统合教育”也包含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共同接受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