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隐藏在“认真”背后的陷阱(1 / 1)

孩子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你要认真读书”。无论是向爷爷拜年、第一次见到同学妈妈、学校老师,或是在电梯里遇到邻居叔叔,他们都会对学生说出这句话。

让我们来看看“认真”这个词。家长或老师最常对孩子或学生强调的,就是“你要认真”。许多家庭都将“全力以赴”或“认真生活”之类的话语当作家训。一般人对读书的看法亦是如此,认为必须认真念很久的书,才能拥有好成绩。但是,“只要认真就行,不认真就念不好书”的观念,是非常片面的。

认真需要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方向要正确。方向若不对,愈认真,造成的损害愈大。试想,若是有人以“认真”为座右铭,很认真地当小偷,或是有人为了欺骗别人而认真看书研究骗术,情况会如何呢?领导者中最糟糕的类型,就是明明无知却很认真的人。也就是说,明明方向错误却坚持己见,这样的领导者愈认真,下属愈疲累,造成的问题愈大。如果孩子认真的对象是打游戏、看色情影片、偷窃与欺诈,孩子愈认真,问题就愈严重。

第二,方法要正确。有人每天花10小时胡乱练习游泳,有人每天花2小时学习正确泳姿,一个月后让两人比赛,谁能胜出?没学过正确方法、胡乱游泳的人再怎么认真,都无法追上学过正规游姿的人。花几年时间独自认真研究围棋的人,也绝对无法打败向高手学习过一年正规围棋的人。读书也是相同的道理,如果不掌握正确方法,再怎么认真读书也无法获得好成绩。长时间坐在书桌前认真背书却仍然无法获得好成绩的人,其实非常之多。

第三,要有效率。在投入大把时间、付出所有心力,与利用正确方法在短时间内以少许力量获得最大效果之间,我们应该选择后者。如果想有效率地认真做事,就不能盲目蛮干,而必须深思熟虑,寻找有系统、有创意的多元性方法。在这样的思考和探索里,才有可能进步。

坐在书桌前的时间与学习量不一定成正比,久坐在书桌前是最糟糕的学习方法,因为大脑最讨厌一成不变、反复的动作。当外界的刺激单调乏味时,大脑会分泌较多的慢速“阿尔法波”,造成注意力下降,想要打瞌睡。重复单调的动作会造成大脑神经元连接变弱,使大脑对刺激反应变得迟钝,很快就会忘记学习过的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非常没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