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语言对孩子有雕刻作用(1 / 1)

大多数父母在和孩子的沟通出现问题时,总是痛心、着急地去求助老师、朋友或者心理医生教育孩子。可是有几个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能够首先去检省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信息是如何交流、互动的?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专门做青少年成长的心理专家,她开了一个“和孩子谈心工作室”。我问她:“你觉得和孩子谈心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吗?”她笑着说:“我说‘和妈妈谈心’有几个妈妈会来呢?都是父母把孩子们送来,我才能和他们的父母谈啊。”

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看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呢?”也经常听到很多父母在评价自己的孩子时,总是通过一些否定性的语言。父母的语言对孩子有雕刻作用,肯定或者否定性的语言信息达到一定的量,孩子就会把它们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慢慢发展出父母支持或者反对的那些行为。比如,妈妈经常说“别玩游戏机了,没日没夜地说,会耽误学习的”。妈妈们比较倾向于用烦乱的情绪或者冗长的说教控制男孩子,而男孩子通常比女孩子需要更多的独立和自己的空间来尝试、证明自己,太多的管教会让他们觉得不被信任。这种叮嘱、唠叨太多,就让他生出抵抗、惩罚妈妈的办法——玩游戏上瘾。以逆反保持自己的独立,最终实现成长性的和父母的亲密关系。

所以,有时候问题的出现,对家庭关系来说不一定都是坏事,也许孩子无意识地在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引发家庭成员之间新的行为模式,重新建构一种对彼此的生命成长有益的模式。一般来说,和父母冲突越厉害的孩子,实际心理上越依赖父母。聪明的父母会容忍孩子对抗和依赖的双重心理,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只要他去探索、建构的那个世界还算安全,和父母的价值观、信仰大致差不多,就不要太多干涉。我们和孩子的世界不可能完全一样,让他成为他自己。也许,等他真正长大的时候,他却又成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