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中隐藏着成长的秘密(1 / 1)

你的问题让我想起我的儿子小时候的情景。那些被他拆装过的钟表、录音机、收音机,还有被“剖腹”的玩具机器人,被摔坏的玩具小汽车……一幕幕,在那些只有儿童才会有的“破坏”行为中,隐藏着多少孩子成长需要的秘密。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玩玩具的时候,他的想象力给了玩具各种象征性的意义,但没有为儿童提供与外界现实相联系的富有实际意义的活动。玩具虽然能激起儿童的活动,但这种热情很快就被熄灭,这种玩具很快也就被扔掉了。因为玩具给儿童提供的环境,除了产生想象和幻觉,并不能使儿童在精神上全神贯注。所以,那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孩子,会把手中的玩具当作“工作”的工具,拆卸或者摔砸。我们大人认为给孩子提供的玩具,是让他增长、展现智力的,并相信游戏和玩具就能够构成儿童的幸福世界,但实际上这远远不够。儿童有很强的心理能力,但这种能力必须在运动中得到实体化,才能真正使那个正在展现的人格统一,而不至于只是陷入幻想之中。而他对玩具或者他能够接触到的东西的“破坏”,正是他在接受内在需求的指导,走出幻想,把玩具或者什么东西当成了渴望了解和真正认识外界现实的工具。此时,对知识的探求,已经替代了把玩玩具时无目的的好奇和幻想。这样的“破坏”,对他是一种心理激励。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小孩子总是抱着一个玩具,或者拿着一个什么东西把玩,在幻觉中拟人化地和它说着自己幻想的语言,那是什么情景呢?心理分析家把这种行为称为“心灵的神游”。和那些颇具“破坏”性的孩子相比,后者对知识的探求能力和动手能力会在实体化的运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而那些“神游”的孩子也许会因为过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致力于实际事务,获得生活的技能。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孩子对玩具等的“破坏”看作是他在“工作”,只不过在一个以大人生活为主导的环境里,他想进行他的“工作”,可不就是对成人世界的“破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