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师范大学,女教职工队伍占到了学校教职工队伍的一半,着实撑起了学校改革发展和建设的“半边天”。长期以来,校工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和行政支持下,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自身优势,以女教职工队伍建设和女性个性化需求为导向,突出特色,体现关怀,扎实做好女教职工工作。
一、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一体化工作格局
校工会是全校性群众组织,为了满足女教职工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特殊需求,突出做好女教职工工作,在校工会的组织机构中专门设立了“女教职工工作部”,其主要职责是关注女教职工的事业发展和队伍建设,负责与女教职工有关的各种专项活动的安排策划与组织实施。与校工会并行、与上级妇联组织对接,并在工代会上由女教职工代表直接选举产生的还有一个群众组织,就是学校的女教职工委员会。按照大学的一般惯例,女教职工委员会挂靠在校工会,日常工作由校工会给予必要的协调、指导和帮助。此外,北京高校云集,女高知众多,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女教授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首都高校女教授的独特风采,在市委统战部和市妇联的大力支持和倡导下,由我校著名女学者牵头,联合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的女教授们自发创建了首都高校女教授协会,随之,我校也在第一时间建立了首都高校女教授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分会。这样,在学校的范围内就自然形成了女性工作的“三驾马车”。为了使“三驾马车”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我们在工作的协调和衔接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确立校工会的主体地位。学校党委在校工会常务副主席或专兼职副主席的配备上一定保证有一名高知女性来兼任女教职工委员会的副主任、女教授协会的副会长或秘书长,确保女性工作在校工会的统一协调和支持下进行;二是贯通女教职工委员会和女教授协会的领导班子。我校女教职工委员会的主任历来都选举一名有较高威望的女教授担任,这位主任也同时担任女教授协会的会长,保证了“两套班子”的协调与贯通;三是凡涉及女教职工的重要活动,都由校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和女教授协会三家联合主办,共同商讨谋划和组织实施。这些措施的采取,不仅建立了我校女性工作的联动机制,而且形成了一体化的工作格局,有效推动了我校女教职工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活动品牌
北京师范大学是以文理基础科学和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不仅学科门类齐全,而且汇聚了一大批社会学、女性学的专家学者。校工会、女教职工委员会和女教授协会较早地意识到这是我校开展女教职工工作的一笔丰厚而宝贵的资源。为了给全校女教职工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和理论探讨的平台,我校从2007年开始,借助庆祝“三八”节之机,开始举办了“女教授讲坛”。2007年,我校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奖的舒华、王静爱两位教授结合自身成长和事业发展的经历,与青年女教师畅谈《女教师的职业模式》;2008年,新世纪优秀人才奖获得者、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获得者、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张秀兰教授作了《从科研工作中找到自己事业的立足点》的主题报告;2009年,艺术与传媒学院于丹教授与女教职工畅叙《为生命保鲜》;2010年,是国际“三八”妇女节百年暨北京世妇会十五周年,女教授讲坛以“坚守和谐精神家园”为主题,分“使命与回顾”和“继承与发展”两个命题,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化学教授田荷珍、原党委副书记范国英、原副校长吴碧华以及董晓萍、郑新蓉、黄海洋、屈文燕等女学者、女领导齐聚一堂,对自己投身当代妇女发展事业的历程和北京世妇会十五年来我国性别发展的进程进行了回顾,强调高校女性工作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学术发展和就业教育等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她们的对话以及董晓萍教授作的《继承与发展之路》的主题报告,对晚辈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中肯的希望;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启动和我校“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女性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需求的关注,将“女教授讲坛”系列化。“三八”节前夕,党委书记刘川生为我校女教职工作了《女性与创新型社会建设》的主题报告。年底,又组织策划了《剑胆琴心——新入职女教师职业生涯》的主题论坛。董晓萍、刘静玲等女教授和两位男士——化学学院分党委书记刘正平、教育学部副教授高益民等分别从女性自身和男性管理者、同事的视角表达了对性别发展的认识以及对青年女教师职业生涯的建议;2012年,女教授讲坛进一步创新形式,以《两性对话:期待与和谐》为主题,周尚意、仲鑫、孙宇、翟永功、康震、高益民六位男女教授嘉宾从自己从事的学科研究和理论视角,对于男女两性的性别期待有何同异;两性在婚姻、文化、教育、经济、政治领域扮演何种角色,其特征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哪些同异、具备何种张力;两性关系为什么既可能合作、支持以及建立亲密关系,也可能冲突、竞争和分离;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互动实现两性和谐共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经过数年的精心打造和培育,我校的“女教授讲坛”已经成为展示北师大优秀女性智慧和经验的平台,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青年教师和学子学习成长的课堂,先后有20多名女教授、女学者奉献了她们的人生智慧、成功经验和学术成果,2000多名女教职工从中得到教益。特别是近两年男嘉宾的加盟,更广泛地推动了我校教师对女性发展的关注度,为我校女性工作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北京高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成为北师大女性活动的特色和精品,高校女教职工工作的一大亮点。
三、满足多元化需求,体现工会组织的全面关怀
女教职工具有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的双重身份,家庭生活和工作上的压力都很大。为了促进女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更好地担当起家庭和社会责任,校工会与女教职工委员会一道,从女教职工的特点和现实需要出发,有效组织并广泛开展各种活动,体现了工会组织的全面关怀。
一是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愉悦身心。坚持举办一年一度的庆“三八”跳绳比赛,每年的“三八”节前夕,校工会都组织以女教职工为主体的跳绳比赛,以部门工会为单位,根据单位女教职工人数多少,可以组一个队,也可以组多个队,每个队12人,但女教职工不得少于8人。此项赛事群众基础好,集竞技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每年都吸引数百名、上千名女教职工参加;唱歌跳舞是女生的天性,校工会适应这一需求,成立了教职工合唱团、舞蹈协会、瑜伽协会等社团组织。舞蹈协会和瑜伽协会是清一色的女教职工构成,每周都安排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教职工合唱团中现有团员150多人,其中女教职工就有100多人。为了吸引更多的教职工参加,合唱团采取了开放式的组织体系,分为合唱一团、合唱二团和预备团等,只要喜欢唱歌、愿意参加活动的都可报名参加。合唱团根据大家的起点和水平分级编团、分级指导和教学。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女教职工在唱歌和学习唱歌中增长才干、愉悦身心。此外,校工会和女教职工委员会还联合创办了“教职工职业服饰风采大赛”,迄今已举办了三届。这一赛事也是以女教职工为主体,已经成为学校教职工特别是女教职工展示个人风采、提升职业服饰品味的经典活动之一。
二是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增长知识和能力。多年来,我校除了通过女教授论坛给女教职工以职业生涯和生活态度方面的深层次指导和启发外,还根据女教职工日常生活、子女培养和健康方面的需要,适时举办一些专题讲座。如邀请服装设计大师讲《女性如何穿出自己的风格和品味》,邀请美容化妆师讲《女性如何才能使自己更靓丽》,邀请基础教育专家讲《好孩子是怎样培养出来的》,邀请育婴专家讲《婴幼儿的护理与保健》,邀请医学专家讲《乳腺癌的防治》、《从红楼梦谈女性智慧养生与健康》等。这些讲座内容生动、针对性强,很受女教职工的欢迎。
三是细致入微的生活关照,进一步增强安全感和幸福感。我校较早建立了女教职工健康档案,每年坚持组织女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普检、妇检);积极为女教职工办理安康互助保险;坚持对特困、生病的女教职工的探望和慰问制度,及时送去学校党政的关怀和温暖;在平时的工作中,工会干部注重与女教职工的联系和沟通,对女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家庭状况做到心中有底,变被动维护为主动维护,努力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为了帮助年轻的妈妈们增长育儿知识和经验,校工会成立了“爱婴协会”,坚持搞好年轻妈妈和联谊互助活动,宝宝的健康快乐,也增强了女教职工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