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 夯实党的组织基础(1 / 1)

高校教工党支部处于高校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直接联系、组织、团结广大师生员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教工党建一直以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凝聚人心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展教工党建工作,特别是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夯实党建基础,使党建工作成为促进教学科研发展的助推器。

一、加强制度建设,创新支部设置方式

基层党建必须与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中心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为适应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教学科研组织方式、学科设置、内部管理模式的改革调整,以及党员队伍构成的新变化,学校党委大力创新支部设置方式,把支部设立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使党的活动进入教学科研主战场,努力做到党政工作同步谋划、同步考核、协同发展。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进一步探索更加务实、灵活的党支部设置形式。教师党支部一般按照学院下设的研究所和系设置,同时,为适应国家重大项目攻关、“985工程”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需要,积极鼓励和探索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教学团队、项目团队上,新的教学科研机构延伸到哪里,支部就设置到哪里,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支部建在团队上”,使教学科研团队发展与支部发展有机结合,团队的活力和创造力融入支部建设,有效地解决了支部发展动力不足、凝聚力不强的问题,党建工作与学校中心工作实现有机统一。近年来,学校涌现了一批优秀党员创新团队。例如文学院文艺学科党员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童庆炳教授的带领下,在10年内使文艺学科跃升为国内一流的学科;陈木法院士带领的概率论党员创新团队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基金资助,被国际上誉为“马氏过程的中国学派”。

二、选好配强支部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选好配强教工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教工党支部书记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以及奉献精神对支部建设有直接影响。学校着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注重从学科带头入党员、教学科研骨干党员中选任基层党组织书记。制定了《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教职工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明确规定教工党支部书记原则上要由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与同级行政负责人享受同等待遇,支部书记可兼任同级行政副职等。把教工党支部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养体系,组织专题培训、参观考察、境外学习等多种形式培训活动,开阔视野,提升支部书记的政治素质和党务工作能力。提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过硬、有工作热情的教师担任支部书记,提高了支部活动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三、创新支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支部的生机活力

学校党委把支部共建作为创新基层党建活动的着力点,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沟通交流、合作共赢”的原则,搭建跨学校、跨院系、跨学科的共建平台,逐步形成开放互动的共建机制。学校设立党建基金,每年投入党建活动经费40万元,为基层党建活动创新提供重要基础和保障。合作共建的党支部通过专题研讨、项目合作、人才联合培养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丰富党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克服了过去党的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活动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以共建带动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学院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习,促进了党员教育与服务社会的有机结合。

在跨校共建方面,学校党委积极推动与密云、大兴的“校县(区)联手,共育英才”合作共建活动,23个院系的教工党支部、60余个学生党支部的2100多名党员参与活动,既服务了社会,也使教师党员受到教育。在跨院系跨学科共建方面,学校根据学科大分化、大综合的发展趋势,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共建。历史学院世界史党支部与环境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以党建促专业发展,以专业促党建创新”的共建活动,联合成立了环境史研究中心,开展项目合作,使党建与专业发展有机结合。教育学部和后勤分党委进行共建,在后勤员工培训、课题研究、学生挂职锻炼、节能环保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系列活动。在师生共建方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长期坚持师生共建,法学与刑事科学研究院和管理学院教工支部围绕“青年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主题,组织召开“管理自我,奠基未来”师生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党建与学生党建的紧密结合。

学校党委大力倡导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组织实践性较强的党建活动。例如为响应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相关学院分党委开展了“北京师范大学创建绿色大学”、“红色党旗,绿色道路”等一系列党建活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学校还把党建工作融入到大学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的塑造之中,许多学院征集、凝练院训,创办学院文化墙,出版院刊,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发展的凝聚力。

四、开展支部分类定级,评选支部示范点,充分发挥先进支部的带动作用

学校党委注重发挥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表彰活动,加强正面引导,产生了积极效果。组织开展了分党委示范点和党支部示范点评选,并通过示范点支部与非示范点支部的共建活动,促进基层党组织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开展党支部分类定级工作,制定《关于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各分党委按照文件要求,结合调查摸底、群众评议、支部自评情况,对党支部按“好”、“较好”、“一般”和“较差”进行分类定级。参与定级的212个教工支部中定级为“好”的达到了52%,定级为“较好”的达到了42%。各党支部还制定了整改措施,对标整改,各分党委、党总支着力整顿软弱涣散的党支部,注重发挥先进党支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使每一个党支部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普遍实现晋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