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翻译理论知识与翻译实践的关系(1 / 1)

长期以来,翻译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双语能力,又熟悉翻译的题材就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没有什么用处。中外翻译史上有一些翻译家虽然没有接受过任何翻译培训却可以译出好的译作的事实也加深了一些人对理论无用论的看法。不少持翻译理论无用论的人认为理论家提出的一些理论术语或概念对于翻译实践没有什么帮助。这一方面揭示了翻译理论界研究的一些弊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人对翻译理论的理解过于狭隘,没有看到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价值。对于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实践的关系,纽马克做过很恰当的论述:

翻译理论并不能把劣译者打造成为翻译高手,也不能让学翻译的人变得聪明或有鉴赏力。

翻译理论能做的是向学翻译的人显示在翻译过程中所有或可能会涉及的东西(这些当然是译者一般会意识到的),提供翻译的原则和指导。在对这些原则和指导进行思索后,译者可以作出抉择与决定。另外翻译理论能阻止译者犯愚蠢的错误(翻译理论家关注的是确保在翻译活动进行时,语言或文化因素不受任何忽视)。[13]

翻译研究的奠基人Holmes(1972)认为翻译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分支:一个是纯翻译研究;一个是应用翻译研究。纯翻译研究又包括理论研究和描写研究,两者同属纯研究性质;应用翻译研究包括译员培训、翻译辅助和翻译批评,它们同属应用性质。Holmes的翻译研究构想如图4-2所示。

图4-2 Holmes的翻译研究构想

在图4-2中,描写、理论和应用是翻译研究的三大分支,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研究者对翻译经验的描写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数据和基础,描写和理论的研究成果又可以应用于译员培训、翻译辅助与翻译批评;另一方面,翻译理论离不开描写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提供的数据和资料。可以说,任何一方的研究都在为另两方提供资料,也都在吸取和利用另两方的研究成果。由此看来,翻译研究,不论是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翻译研究,都是与翻译实践有密切关联的,而应用翻译研究更是与翻译教学紧密相关。

何刚强曾经将翻译理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翻译“学”的理论,一类是翻译“术”的理论。他认为对于强调实践的翻译教学来说,有必要让学习者明了一些翻译“术”的理论[14]。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这些与翻译实践紧密相关的翻译“术”的理论称作翻译专业知识。翻译专业知识在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一个译者在没有受过任何翻译教育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修养、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翻译经验的积累最终能够胜任翻译工作的话,那么在系统地掌握了专业翻译知识的情况下一般会缩短译者作为翻译学徒工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个称职的职业翻译。我们承认翻译并不总需要在翻译学校学习才能达到正确甚至出色,但“正确的翻译教学提供了‘实地’学习、训练的机会,大大缩短了中间的距离,这一点不可低估。名副其实的翻译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开始这一职业时拥有不可估价的方法优势,这一方法使他们大大减少了犯错误的机会”[15]。研究专家行为的学者也指出,动机明确的实践训练,如果设计周密、强化培训和长期进行,能够比天生的才能更有助于学习者获得本领域的熟练水平,因为学习者通过翻译训练,可以从教师那里获得建议、反馈和评价[16]。一个优秀的职业译者翻译的专业领域会很广泛,能够保证译文的最基本质量,更容易克服翻译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能用最经济的方式更快地完成译文[17]。翻译教学中讲授翻译理论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评价他们作出的翻译决策,提高他们对翻译实践和在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的意识,帮助他们逐渐意识到翻译是一种发生在特定历史时刻的语言、社会和文化活动”[18]。学习者一旦掌握了翻译的专业知识和具备了翻译意识,在做出翻译抉择的时候就更有责任感;在选择采用或放弃某种翻译规范时会根据已经学到的翻译理论知识考虑这样做的效果。可以说,在以发展学习者的翻译能力为目标的翻译教学中,翻译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学习者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是翻译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发展学习者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