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交际能力与翻译能力的关系(1 / 1)

目前翻译教学研究倾向于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分开(详细分析见第四章第三节),认为教学翻译的目标是提高外语能力而不是翻译能力,而旨在培养翻译能力的翻译教学的重点则是传授翻译技能和翻译知识。翻译教学和教学翻译这两个概念的区分虽然有助于人们认清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但这种区分也忽视了翻译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语言能力是翻译能力特别是汉译外能力的核心组成成分。例如,有学者虽然承认语言能力是翻译能力的一部分,但同时又声称语言能力在专业笔译课上不是教学的重点,只要“略加提及即可”,理由是其他语言课程已提供了相关内容的教学[15]。这种认为语言能力是语言技能课所要解决的,翻译教师只负责翻译教学而不负责语言能力培养的观点不仅会影响汉译英教学的重点,而且使学习者产生错误的认识。他们往往期望教师在翻译课上教一些实用翻译技巧,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掌握了这些翻译技巧,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翻译过程一般可以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步骤,前者强调的是对源语的理解能力,后者强调的是译入语的表达能力。如果学生的语言能力基础差,又没有有意识地加强课内外的语言学习,不论教师课堂上讲解多少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学生记住多少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这对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终究是无益的。语言的训练和进一步提高是汉译英翻译教学中发展学习者翻译能力的一个重点。法国释意学派代表人勒代雷强**翻译的大学仍“有必要用相当一部分教学时间进行语言提高方面的练习,以避免学生毕业进入就业市场时只知道什么是翻译而外语方面却仍存在很多弱点”[16]。Li对翻译从业人员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职业译者认为语言培训对他们的工作最为有用,语言技能训练比翻译技能训练对做好翻译工作更有帮助。对于职业翻译人员的翻译工作,在学校里读书时接受的语言技能培训还是远远不够的[17]。

对从母语翻译到外语的译出翻译而言,翻译教学与语言教学更是密不可分。法国里昂大学的翻译教师Harvey指出,学翻译的学生在从母语翻译到外语时,他们的外语仍然存在着严重缺陷,教师在翻译课上的大部分时间几乎都花费在讲解语法的正确性上。他建议笔译课上可以让学生进行适当的语言学习,如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让学生意识到母语语言结构对二语的影响,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翻译练习中出现的错误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18]。Campbell更是强调译出翻译的译者进一步提高语言学习的必要性,指出翻译到二语的译者有着译者和语言学习者的双重身份:“就本质而言,任何翻译到二语的译者都是在二语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中”[19]。

就汉译英而言,中国学习者对原文的理解一般不会存在问题(当然也不是没有问题),主要困难是如何用译入语正确、得体地对原文进行表达。周仁华曾对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汉译英试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考生译文中存在着十多种语言错误,如拼写错误,时态、性、数、词性错误,代词与冠词的使用错误,词与词的搭配错误,同义词辨析错误等[20]。在中国外文局工作多年的外籍专家艾泼斯坦根据多年的翻译审稿经验得出:“翻译人员的培训工作应集中在两个层次上:一是初级的层次,要求我们的外语不出根本性错误——这种错是常有所见的;一个是高级的层次,就是翻译中比较棘手的方面”[21]。结合笔者的翻译教学经验,艾泼斯坦所谈的初级层次的错误指的是各种语言错误,这在本科生的汉译英翻译作业中经常会出现。高级层次的错误主要是指那些语言方面虽然没有错误,但译文表达不够地道、译出的英语多为讲英语的人难以接受的中式英语错误。这种错误在翻译研究生层次出现的较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翻译材料(如公示语、旅游材料、宣传广告、产品说明书)中的翻译错误绝大多数是这两方面的语言错误。下面这段公司简介的英译文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例1

原文: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这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22]

译文:Beijing Tongrentang,was founded in Kangxi 8(Kangxi's reign of the Qing Dynasty,1669),is a famous time-honored bran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dustry.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Yongzheng's reign(1723 A.D.),Tongrentang was the designated brand of TCM for Qing court and then Tongrentang had possessed the privilege from eight generations of Qing emperor for 188 years.Over the pass 300 years,every Tongrentang staffer remembers the full significance of the handed-down Tongrentang's commandment:neither manpower nor raw materials is to be saved at the expense of consumer's interests.Tongrentang's motto is that no outsider witnesses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our sincerity and trustworthiness are left to God's judgement.Tongrentang has all along been stressing good morality,sincerity and faith,and Tongrentang's strict compliance with high standards has over the time won Tongrentang trust and confidence of countless consumers of different ages.Unique recipes,best raw materials,and strict standards bring about excellent clinical performance and high reputation both in China and abroad of Tongrentang products.[23]

上面这段英译文句子文法不通,缺乏逻辑,各种语言错误比比皆是。例如,第一句的翻译“Beijing Tongrentang,was founded in Kangxi 8(Kangxi's reign of the Qing Dynasty,1669),is a famous time-honored bran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industry”存在明显的语法错误,先后出现了两个不同时态的谓语动词:was和is;译文句子结构混乱,逻辑不清,难以让英文读者把握原文所强调的重点(同仁堂在中药行业的地位)。第三句中的开始部分“Over the pass 300 years,every Tongrentang staffer”有明显的拼写错误:past(过去)错误地拼写成 pass(通过),staff(员工)拼写成staffer。除了语言错误,英译文因受汉语短语或行文结构的影响翻译腔重,如“海内外”翻译成“China and abroad”(而不是“home and abroad”);“Tongrentang”一词在上面的译文中连续出现了十次之多,违反了英语不喜欢重复的修辞规则。

由此可见,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应该是培养汉译英能力的核心内容。没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做基础,其他任何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的学习都是纸上谈兵,对翻译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实质的提高作用。Neubert非常中肯地指出:“有时我们忘记了语言能力是翻译能力三个构成成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对于任何一个想成为译者的人来说语言能力都是先决条件。如果译者在语言能力和主题知识能力两个方面没有坚实的基础,转换能力就根本无从谈起。”[24]英语作为中国学习者后天习得的外语,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面临着英语水平的继续提高。汉译英教学中,翻译教师应将加强学生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语言修养作为发展学生翻译能力的一项根本任务。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强调语言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语言能力就等于翻译能力。而且,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强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他的翻译能力自然就强。“专业翻译是一种建构翻译,只有通过有意识寻求交际经验才能够获得”;“有一些能力并不是从语言能力发展而来的”[25]。这些能力正是后面的章节中我们要论述的汉译英能力的其他构成成分。